【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摘要報導,今年藍眼淚罕見在10月現蹤,海大教授蔣國平初步研判是今年大陸抽砂船大量圍靠,攪動海域以致海底種子萌發所造成。
海洋大學17日藍眼淚爆發世紀解謎記者會,海大同時指出,以往在每年3月底到7月初,且水溫低於27℃時,才看得到的藍眼淚,今年10月卻罕見現蹤,原因其實與中國抽砂船頻繁出沒、攪動海域,以致海底大量夜光蟲配子萌發有關。
海洋大學教授蔣國平表示,藍眼淚自然發生時期,約在每年的3月底到7月初、水溫低於27℃時,近年也研究證實出,藍眼淚的暴發與中國閩江的汛期有關,即每年4到6月閩江雪水融化,大量的閩江淡水帶來陸源性無機營養鹽,包括氮、矽、磷等,其中,矽藻就是夜光蟲的主要食物,而這也是得夜光蟲數目快速成長,形成藍眼淚「淚況」的最佳時期。
蔣國平指出,當汛期結束、閩江河水減少,夜光蟲會因為生存壓力,開始行有性生殖,產生休眠狀態的配子,沉到海底沈積物中,以等待環境、溫度適合時,再重新萌發。
據了解,海大自2016年4月開始推動馬祖藍眼淚研究,7月成功達成人工培養,2018年8月技轉廠商成立馬祖藍眼淚生態館,並於今年10月設立馬祖海洋研究中心,持續投入馬祖海洋環境生態與產業相關研究。
馬祖藍眼淚10月罕見現蹤 海大:與大陸抽砂船有關--自由時報
- 2020-12-18

海大17日藍眼淚爆發世紀解謎記者會由教授蔣國平簡報發表109年藍眼淚調查與培育計畫成果。(圖:馬祖日報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