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5(中新社報導)計劃3年內建造100台「振漁」系列平台、實現一萬噸類野生大黃魚年產量計劃的「百台萬噸」生態養殖平台建設項目,兩天前在福建省連江縣開工。此次開工擬建設10台海魚養殖平台。
相關人士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一項目的建設,將實現傳統養殖業向深遠海、智能化發展,推動連江打造福建省最大、中國一流的深遠海養殖基地,有序推進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建設。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福建繼續「向海進軍」,發力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深入推進「海洋強省」建設。
福建省省長王寧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深耕「海上福建」,抓好六大灣區建設,促進港灣、產業、城市聯動發展;加快發展福州、廈門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培育壯大深海養殖、臨海工業、海洋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等產業。
福建今年也將積極建設廈門國際航運中心、福州國際深水大港,整體連片開發東吳、江陰、古雷、泉州灣等重點港區;提升自然資源部海島研究中心、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國家級平台功能,建設一批海洋協同創新平台,打造「藍色矽谷」。
「我們將緊緊圍繞加快『海洋強省』建設這一任務,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局長林錫能表示,將加快構築海洋漁業科技創新高地,推進信息技術、裝備技術、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構建海洋經濟發展的「四梁八柱」;發展碳匯漁業,加強漁業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促進漁業綠色低碳發展。
近幾年,福建海洋經濟穩步發展。官方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1.1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位居全國第三;水產品總產量830萬噸,同比增長1.94%;漁民人均純收入2.42萬元,同比增長5.27%。
過去一年,福建推進福州、廈門兩個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示範項目204個,完成投資413億元;新創建晉江、詔安、東山3個海洋產業發展示範縣,策劃生成項目101個;遠洋漁業逆勢增長,全年更新改造遠洋漁船38艘,產量58萬噸,同比增長12.3%。
步入「十四五」時期,福建漁業生產穩中有升,實現「開門紅」。今年1月,福建水產品量增價優、產銷兩旺,總產量約52萬噸,同比增長3%;主要養殖品種價格上漲,鮑魚塘邊交貨價格較去年同期從每斤35元漲至40元;建設15條水產加工生產線、3個冷庫,水產加工龍頭企業擴大產能,部分漁用飼料等企業產量較去年同期平均增幅達20%以上。
林錫能表示,將用加工提升漁業、用休閑拓展漁業、用品牌做強漁業,繼續全方位推動海洋與漁業高質量發展,預計今年福建海洋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
大陸連江百台生態養殖平台開工 實現類野生大黃魚年產萬噸--中新社
-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