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03(自由時報報導)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雖然限制人類活動,但相對也給大自然生物喘息機會。澎湖西嶼虎目石滬秘境,連日來湧入大批俗稱「大煙」的花鰹,重現昔日石滬捕撈的榮景,但石滬是有主物,不得任意進行捕捉。
澎湖石滬是先民的智慧,利用當地玄武岩堆砌成的陷阱,常見於沿岸潮間帶,以潮汐的原理捕捉漁獲,其中又以北海吉貝離島88口數量最多,被譽為石滬的故鄉,同時也對外輸出石滬堆砌技術,常協助七美、西嶼及澎湖本島各地修復。由於石滬通常都會有造型,如七美雙心石滬、西嶼虎目石滬,現在都發展成重要觀光景點,成為澎湖文化及觀光資產。
連日來西嶼虎目石滬,湧入大批大煙,煙仔俗稱煙管仔,是花鰹屬的鰹魚,澎湖常見的鰹魚是體型較大的巴鰹(俗稱花煙,胸鰭後方有3個黑點)。鰹魚的肉是紅色的,農曆4月鰹魚肥嫩免油煎,也就是每年農曆4到5月的鰹魚最肥最好吃,所以有「免油煎」的說法,意思是魚肉肥嫩無比。
其實近年來石滬修復工作持續進行,七美石滬在文化局協助下年年進行修復,每年也會出現大批洄游魚類入滬盛況;虎目石滬文化局也曾發動大規模整修,加上農漁局展開珊瑚復育計畫,逐漸恢復昔日榮景,鄰近經營水上活動的小池角水上樂園業者顏任佑,基於對家鄉的回饋,也義務投入維護及觀察石滬生態的行列。
重現捕撈榮景!澎湖西嶼虎目石滬「大煙」湧現--自由時報
- 202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