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蘋果日報報導)水試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8日結合馬公市鐵線社區,在鐵線內灣海域放流20萬顆殼長1公分,當地俗稱「嬌仔螺」的水晶鳳凰螺。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主任謝恆毅表示,現在種苗放流很在意效益考慮,事前除了注意輔具使用、時間上選擇外,最重要是要和社區配合管理。
鐵線里長陳順志指出,該里潮間帶綿長,水晶鳳凰螺正式這裡的原物種,以前產量非常多,本來就是適合這種螺的生長環境。近來因氣候變遷和人為關係,已經減少很多,因此希望透過復育,讓這永續存在。
這逾20萬顆水晶鳳凰螺苗8日在鐵線里長開船下,選定人力不易到達地方,由工作人員配合潮汐在水下5公尺帶有大量有機碎屑的泥質海底,以潛水方式接力放流,希望適合的內海棲息環境,配合在地社區高度自發性的巡護及管理,能夠增加放流效益,尤其這水晶鳳凰螺肉質鮮美甘甜又有彈性,市價每公斤要450元,將來也能幫助地方居民改善經濟。
謝恆毅說,水晶鳳凰螺不同於其它螺貝前進方式,而是會使用強壯發達的腹足做跳躍動作,因此俗稱「嬌ㄚ螺」,是當地美味食材,也因美味可口,造成採捕壓力非常大。這20萬顆水晶鳳凰螺全是由中心利用人工繁殖技術復育到每顆在1公分殼長大小。
澎湖人工繁殖復育20萬顆水晶鳳凰螺 潛水接力放流泥質海底--蘋果日報
- 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