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31(蘋果日報報導)四面環海、靠海維生的離島澎湖,近年因漁業資源枯竭,箱網養殖已成漁業命脈的另一條出路。但是因為近海水域水深不足,加上冬夏水溫差距頗大,因此適合當地近海四季都能養殖魚種難覓,近來有業者就自力救濟,自行多元化養殖新物種,希望為當地養殖找出一條活路。
夏天適合珊瑚礁魚類棲息的離島澎湖,一到冬天只要寒流接連而來,海溫常會降到珊瑚礁魚類和養殖主力魚種海鱺魚的臨界死亡耐受極限,因此對於養殖業者而言,受限近海海域有限的水深下,要找出不受氣候影響夏熱冬冷海溫的養殖魚種,一直是個重要課題。
澎湖竹灣養殖業者陳連生,日前就宣布在10米深水域繁養成功「黃瓜石斑」及「藍瓜石斑」,去年寒冬海溫降到攝氏11度,海鱺魚都凍死堆積成山,但這兩種石斑依然生命力強韌,繼續索食,因此將成為他養殖的主力魚種之一。
陳連生說,4年前引進黃瓜及藍瓜石斑200尾,僅有60餘尾存活,再將存活當種魚,現已能存活率達8成,而且每1.8公斤雜魚飼料,可換1公斤魚肉,換肉率可說不錯。而且這兩種石斑肉質細緻扎實比較Q彈,多以湯品或清蒸為主要料理方式,每公斤售價約1200元,為高經濟魚種,野生族群數量極為稀少。目前首批復育數量約1萬尾左右,近期內將可上市。
另外,陳連生也在箱網養殖海鰻,不到2年時間,已成功養殖約3500尾錢鰻,每尾重量約3至5台斤,適合冬令進補的體型。陳連生指出,野生錢鰻冬季數量稀少,主要原因是冬季水溫低,錢鰻怕冷會躲在海底洞穴中不外出,加上錢鰻目前無育苗技術,因此他都透過漁民夏季以錢鰻筒捕捉到的野生小錢鰻,分批收購後集中放養至海上箱網內,原本擔心有一口利牙的海鰻會咬破網具而去,但善用其習性放籠具後,反而都乖乖聚集在籠具內,不會去咬破網「越獄」。
前往關心養殖漁業的議員李添進也建議,業者在多元化養殖找活路之餘,也可採取輪養或游牧替代方案,依照季節放養不同魚種或者遷徙箱網游牧到適當水域外,或者類似養殖魚種數年後更替輪換為牡蠣等,讓海洋能休養生息,提供更健康養殖產品。
尋找四季可養殖魚種 澎湖養殖業者自力救濟覓方案--蘋果日報
-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