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根據自由時報報導,去年澎湖「海洋地質公園」正式公告為自然地景公園,涵蓋澎湖全區陸域、周圍潮間帶,並指定湖西鄉北寮村赤嶼、番仔石兩處為自然紀念物,今年再依照文資法,公告新增小門火山口湖遺址、鯨魚洞兩處自然紀念物。
澎湖海洋地質公園已設立十餘年,2016年文資法列入自然地景法,有了法源依據,澎湖縣政府農漁局收集各專家學者意見,將澎湖5鄉1市陸域及周圍潮間帶做為地質公園範圍,2019年辦理各鄉市地方說明會。澎湖海洋地質公園以火山地形為主體、涵蓋許多火山地質現象與火山地景遺址,兼具科學與美學價值。
小門嶼「鯨魚洞」是澎湖群島易及性高且易於觀察之海蝕拱門,已成為著名觀光景點。另在環島步道旁的岩壁有出露完整而明顯的岩層,由上而下為矽質玄武岩柱狀節理、泥煤層、粉砂岩層與硫磺層,此為「火山口湖遺跡」。兩處地質景點為認識海蝕演進過程與地質演化最佳的實地教材。因此為保育自然形成且具備稀有性、特殊性與教育意義的地質景觀,將局部「火山口湖遺跡」與「鯨魚洞」公告為澎湖海洋地質公園自然紀念物。
依照公告內容,澎湖海洋地質公園陸域面積一百二十七點九六三六平方公里,分核心區、環境教育區及產業發展區,同時根據文資法第一百零三條規定,破壞者可處6個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50萬元以上、2千萬元以下罰鍰。
澎湖自然紀念物再增兩處 小門火山口湖遺址與鯨魚洞入列-自由時報
-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