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Meet創業小聚平台報導)AAMA台北搖籃計畫執委會於11月20日在2021 Meet Taipei舉辦地方創生的機會與挑戰活動,邀請馬祖青年協會理事長王錦儀以及4組來自馬祖創業青年,分享疫情下的地方活化與轉型。
在離島馬祖,有一群45歲以下的青年正在推動地方創生,他們是馬祖青年發展協會,理事長王錦儀表示,協會的目標是要讓馬祖的下一代認同「馬祖也很好」的理念,同時輔導更多在地青年投入創生活動,「讓不同的族群、土地、海洋環境都能在這片土地上多元共存。」
而在受疫情衝擊的這兩年,大量仰賴外地觀光財的馬祖如何撐過這片陰霾?4位馬青成員分享營運轉型的經驗。
▲旅遊業者疫後新挑戰,劉增亞:行程精緻化是一大趨勢
前身為軍事基地的55據點青年旅館是馬祖第一個戰地活化的OT案(Operate-Transfer,由政府投資新建完成後,委託民間機構營運;營運期間屆滿後,營運權歸還政府)。創辦人劉增亞說,疫情下55據點的轉型作法,是將市場定位從外需調整為內需,也就是從島外觀光轉向島內的餐飲服務,並以「一單即送、免外送費」的優惠吸引顧客。
他解釋,馬祖的外送習慣是10單才送一次,不少地區也會加收外送費,因此一單就送、免運費的做法對當地民眾是很大的消費誘因。
劉增亞也分享他在疫情下對馬祖觀光業的觀察。他認為,未來的觀光趨勢包括因無法出國,國際旅遊市場將轉為國內;民眾會更常至外島旅遊,營造「偽出國」氣氛;以往的遊覽車大團形式也將逐步邁向精緻的小型團路線,這些都可能成為後疫情時代旅遊業者的挑戰。
▲疫情下調整觀光策略,龍福山莊帶遊客腳踏土地、做在地的馬祖人
開業於2005年的龍福山莊是馬祖第一間營業的旅店,返鄉第二代王元嵩表示,疫情正好給了他們喘息及整修的機會。
5月疫情爆發,龍福山莊主動停業,在沒有房客入住的這段期間,王元嵩將老舊的客房一次翻修,這家營運16年的旅店於是有了煥然一新的設備;疫情同時給了王元嵩新的營業思維,他希望將旅遊業回歸到在地生活,觀光不再是跑景點或走馬看花,更要讓外地人體驗「當一天馬祖人」的感動。
因此,在疫情趨緩後,他們帶著遊客到沙灘踏浪撿貝殼、製作手工風鈴;發展海上活動,從不一樣的角度認識馬祖全貌;最近更和外國酒廠合作推出「藍酒」,海水藍的外瓶包裝連結知名地標「藍眼淚」,將世界帶進馬祖。
▲實體商品無法銷售怎麼辦?小柒Z.O咖啡、YAHOCHOCO轉往線上營運,開拓新市場
小柒Z.O咖啡位在首當其衝的傳統早市,創辦人邱思奇說,市場沒人潮,咖啡店的業績也下滑不少。於是他轉往網路行銷並開通行動支付,讓以線下付費為主的馬祖人在疫情下多了一份安心;他也在疫情期間開發新產品,推出全台首創的「高粱酒咖啡」,訂單暴增到疫情前的2、3倍。
YAHOCHOCO作為特色伴手禮的戰地巧克力品牌,在沒有觀光客實地購買的情況下,可以怎麼銷售?YAHOCHOCO創辦人傅承偉分享,他們分別建構了B2B和B2C的網路頁面,將顧客分流,通路商及一般民眾皆可自由下單,增加消費的彈性;另外推出了介紹馬祖的Podcast,邀請馬祖民眾分享當地風情,持續傳遞在地之美。
「『透過產品把馬祖在地特色,交由台灣人帶回台灣述說馬祖的故事』是YAHOCHOCO的創辦理念。」傅承偉表示,他們將戰地文化融入產品,推出彈藥箱、軍事標語造型的巧克力,希望外地遊客可以把馬祖故事帶回台灣。
碰上疫情觀光歸零時,4位馬祖青年如何拯救在地產業--Meet創業小聚平台
- 2021-11-27

2021台灣地方創生分享會,連江縣青創代表、馬青協會在縣府民政處陪同下,分享探討後疫情時代地方創生的機會與展望,以及返鄉迴遊聚匯創生能量。(圖:連江縣政府民政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