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人想當年… 濃妝華服 「她們是另一個世界的人」--中時

  • 2012-09-09
 2012-09-09 01:13 中國時報 【潘欣彤/綜合報導】
「她們與我們是不同世界的人!」八三么「特約茶室」在馬祖存在近四十年,雖然現址大多荒煙蔓草,但穿梭在鬧區,濃妝豔抹的「小姐」,卻是許多島上居民記憶中第一次遇到的「感官衝擊」。
馬祖的特約茶室四鄉五島都有,其中最大規模的就在南竿,起初在復興村,幾年後遷至梅石村,位子就在「半山腰」,廢除後,現址建築做為馬祖酒廠倉庫,但內部仍大致保留,入內還能看到牆上粉紅色的油漆痕跡,無聲見證這段歷史。
梅石特約茶室內部分兩區,靠近入村主幹道的為「士兵專用」,靠山邊的為「軍官專用」,門前有道水溝,其上興建小橋供人通行,並題名「鵲橋」。小姐皆由國防部透過傳播公司,從台灣本島找女子,並非當地人。
當時島上唯一的電影院中正堂、幹訓班均設於此,梅石成為南竿時尚之都,街上的理髮店、雜貨店、彈子房每逢周日門庭若市,也能常見在特約茶室「服務」的小姐,與熟識官兵喝酒談笑情景,甚至官兵還會為特定小姐爭風吃醋,大打出手。
親眼見證從全盛時期到草草結束,馬祖日報社長宋志富談起這段回憶,語氣彷彿回到青澀國中時代。他說,每次到梅石看到八三么的小姐,雖不至於歧視,但總不敢直視,她們也幾乎不與當地人交談,雖然生活在同一個島上,但幾乎沒有任何連結。
宋志富說,當時替小姐從台灣訂購服裝的「寶宮西服行」就在家隔壁,每日放學回家時,總能看到小姐聚集在店內挑選衣服,她們衣著華麗,香水味逼人,渾身散發「妖豔」氣質,給還是國中生的他,帶來不小感官震撼。
但進入民國七十年代後,老軍人逐漸淘汰凋零,特約茶室的需求也逐漸消失,當時已開始跑新聞的宋志富說,雖然特約茶室的招牌仍在,但因上門的人少,編制也逐漸縮小,民國七十九年國防部強制將其結束時,裡面早就沒剩幾個小姐,梅石村也失去昔日光華,至今全村沒幾戶,今昔對比令人唏噓。
馬祖各島「八三么」走入歷史後,僅北竿將建築改建成「懷道樓」餐廳,由軍方營運,販賣牛排等西式食物,一時之間成馬祖最時髦去處。幾年後隨即因軍方裁軍關閉,雖數度傳將再活化利用,但目前仍是「蚊子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