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健保危機芻議 採需求面管理和普及服務基金等措施 金門、馬祖11萬居民連一位急診醫師都沒有--美洲台灣日報

  • 2012-10-03
提要:目前全台159個鄉鎮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金門、馬祖11萬居民連一位急診醫師都沒有。
要解決上述等問題,除了調整保費外,我建議政府還應同時採行需求面管理和普及服務基金等措施,才能有效解決我國醫療體系即將崩盤的危機。
解決健保危機芻議(原標題) 2012/10/02來源: 自由時報◎鄭秀玲
全文如下:
二代健保(即補充保費)揚棄以家戶所得來徵收保費,逕從股利、存款利息等六類獲利管道加徵2%的保費,冀能填補健保黑洞。最近已爆發定存拆單潮,民眾忙著分散存款,引發各界撻伐。這項補充保費到底能收到多少還是問題,卻暴露出齊頭式課徵保費的平等假象,不但無法解決財務困窘,更無法根治我國民眾就醫氾濫、醫療人力透支的重病。
健保透支且醫療資源分配不均:近年來,全台病床增加4成、醫生人數上升5成,雖然醫療資源增加了,卻過度集中在北部大都市和特定科別,導致南部及偏遠地區民眾就醫困難。目前全台有159個鄉鎮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接生,金門馬祖11萬居民連一位急診醫師都沒有。而北部大醫院就診人數常常爆滿,熱門診次一號難求。加上健保給付不公,急重症治療的點數值過低,新進醫師紛紛搶進醫美科別,和民眾健康切身相關的內外婦兒等四大科的醫生人數已嚴重不足。
要解決上述問題,除了調整保費外,我建議政府還應同時採行需求面管理和普及服務基金等措施,才能有效解決我國醫療體系即將崩盤的危機。
(一)需求面管理:政府應仿效歐美國家在用電、用水和運輸(例如共乘)等方面所亟力推動的需求面管理,以減少資源浪費,作法如下:
(1)提供教育和獎勵措施,降低民眾看病次數:由於民眾就醫資訊不足、缺乏用藥知識和基層醫療水準參差不齊等因素,導致看病次數居高不下,平均而言,每人每年就醫達14.3次之多。因此,衛生署應提供更多的醫藥教育和資訊,以減少健保資源的浪費。此外,健保局也可以仿照信用卡的分級制度,將健保卡依年齡層算出每年平均看病頻率,若民眾過去就醫頻率為零或遠低於平均者,應給予白金卡,提供折扣或集點的優惠,甚至提供免費高級健檢等優惠,以激勵民眾不要浪費資源。
(2)提供獎勵措施,鼓勵檢舉黑心醫師:媒體不時報導黑心醫師或醫院從事種種不法情事來詐領健保經費。若僅賴健保局少數稽查人員,實在不足以揭發這些醜事。若健保局能提供適度獎勵金,鼓勵民眾檢舉這類情事,當可減少健保資源的浪費。
(3)向有能力有愛心者募款:我們的社會中亦有不少有能力並且富有愛心者,願意支付較多保費。尤其是親人生過大病,用了健保資源以後更想回饋社會。例如郭台銘因其弟血癌過世,感念醫師群的悉心照顧而巨額捐款臺大蓋癌症醫院。因此,政府可鼓勵民眾捐款,推動紅包文化透明化制度,捐款金額按比例由健保局統籌運用,其餘部分則可專款專用,由捐贈者指定回饋給某特定醫院或特定科別。
(4)補助低收入戶就醫:政府也應多多補助低收入戶健保費用,避免傷害其就醫權益,而不致病疾諱醫。
(二)設立普及服務基金:衛生署應仿效歐美和我國已建立並行之多年的電信普及服務基金作法,建立「醫療普及服務基金」,協調北部都會區賺錢的醫院,提撥一定比率利潤補貼南部及偏遠地區醫療院所,進而普及醫療服務,使健保服務有最大的網路外部性效益,以增進全民健康。同時,應提高內外婦兒科點數值,用賺錢的醫美科別,補足其他急重症的收入短絀,改善投身這四大科醫護人員的待遇,解決我國健保制度在區域及科別兩方面資源的畸形發展。
總之,為維護全民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除了不斷開拓財源外,更應有效分配資源,以達社會公平正義。我國健保若能延續,將可保障全民健康,促進醫療相關產業的健全發展,更可成為我國吸引海內外人才的利器。(作者為台大經濟系主任兼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自由時報201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