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越權自佈準備攻佔馬祖 中共大將粟裕舊屬駁1958年擅權說法 --中新網

  • 2013-02-04
1947年5月,粟裕(左二)在1場戰役前線。(圖:中新網)

1947年5月,粟裕(左二)在1場戰役前線。(圖:中新網)

(2013年02月04日)
今年2月5日是中共大將粟裕逝世29周年。粟裕征戰半生,在1958年中共軍委擴大會議上曾遭到無端的批判。
直到1994年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張震聯名發表經江澤民總書記審定的文章,指出1958年粟裕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粟裕遭受錯誤的批判鄭重地做了結論。
所謂三次擅權的真相:
一.所謂“自行佈置準備攻佔馬祖列島”
解放金門、馬祖,是中共中央軍委的決策。1954年8月13日,中共中央軍委提出1956年底解放馬祖島、1957年底解放金門的作戰任務。
1955年初,浙江沿海江山、大陳、漁山、披山諸島相繼解放。當時身為總參謀長的粟裕認為,華東沿海軍事鬥爭的重心已轉移到福建沿海,解放馬祖、金門的任務有可能提早完成。
1955年2月底到3月初,粟裕邀集各總部、海空軍領導一起聽取南京軍區關於視察福建的情況彙報,研究華東沿海島嶼作戰問題,認為“打金門作戰規模較大,必須有較長時間的準備”,“打馬祖作戰規模較小,補給容易,戰鬥持續時間不會太長”,因此建議“以解放馬祖島為下一步軍事鬥爭目標”,爭取於1955年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3月5日,粟裕將討論結果報告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副主席並軍委。
彭德懷於3月9日批示:“同意先打馬祖部署。”1955年4月15日,南京軍區作出具體部署,提出:“全面的進行準備,實施時採取逐島攻擊的作戰手段,並準備先攻高登或同時攻佔高登與北竿塘,而後再攻佔南竿塘”,具體組織指揮工作交由福建軍區負責。南京軍區將這一部署,同時上報中央軍委與總參謀部。
粟裕看到上述報告後,認為福建軍區機構不健全,難以擔負此種複雜艱巨的任務,建議南京軍區派員加強。南京軍區即派王德副參謀長率參謀人員去福建軍區,參與對馬祖作戰的組織準備工作。時過兩個月,總參謀部一直沒有得到福建軍區執行情況的報告。6月中旬,粟裕從在北京參加集訓的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那裡瞭解到,攻擊馬祖的準備工作進行得很不充分,預定參戰部隊仍在執行一年一度的訓練計畫,所需登陸船隻還在400至700餘公里以外尚未集中,他們計畫在8月份用一個月時間作兩棲作戰演習,後即投入戰鬥。粟裕認為,“對馬祖作戰準備工作確實很差,亟需認真進行”。
6月18日,粟裕與陳賡副總長一起,約見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指出:解放馬祖的準備工作應從困難處著想,戰鬥與戰役實施過程中力求速決,以顯示我軍力量強大,減少美帝干涉的機會。按照南京軍區4月15日所作的全面準備逐島攻擊的部署,充分準備,確實進行。粟裕當時將三個茶杯擺成梯階隊形說:如果先打高登進展順利,美帝又不出面干涉,則可以接著打北竿塘,再而南竿塘;如果情況不利,應以準備打北竿塘或南竿塘的第二、第三梯隊增援第一梯隊,用以鞏固高登,反擊敵之反撲。請他們詳細研究,具體計算,將研究結果報告軍委最後確定。這次會見談話,工作人員沒有作記錄,結果造成與會者記憶誤差,引來一場風波。
彭德懷於7月8日召開關於福建沿海作戰方針問題會議。粟裕和陳賡在會上說明,會見皮定均時,只是說要加緊全面準備,並未說三個島同時攻擊。皮定均同志可能是把“全面準備”誤解為“全面攻擊。”事情到此本已澄清,可是會議紀要不顧粟、陳二人的說明,仍然在注釋中寫上:“粟總長確曾指示,要全面準備,同時攻擊。”這個會議紀要,經彭德懷審定後報請毛澤東批示。7月13日,毛澤東在這個會議紀要上批示:“六月十八日討論這樣大的問題,不得中央批准,是很錯誤的。”
1955年8月31日,粟裕寫出《關於六月十八日約福建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同志談攻擊馬祖作戰準備工作的檢討》,報彭德懷副主席並毛澤東主席和中央,如實報告了處理馬祖戰備問題的經過,同時說明會議紀要中的“注釋與上述情況是有出入的”。彭德懷閱後批註:“已閱。”毛澤東閱後批示:“已閱,退粟裕同志。”同時批轉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鄧小平閱後“退毛”。一場風波,終於了結。
上述事實表明,在對金門馬祖戰備問題上,粟裕完全是執行中央軍委的決定和主持軍委日常工作領導的指示,根本談不上“擅權”的。
二.所謂忽視外事紀律(略)
3.所謂越權調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