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06【經濟日報╱記者 黃啟菱】
三大離島中,金門的發展現況與後勢最看好,關鍵之一在於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除持開放心態招商引資之外,積極的態度也帶動行政效率,讓企業到此投資的腳步明顯快過澎湖與馬祖。幕後主要推手,莫過於金門縣縣長李沃士。他強調,金門要成為國際觀光島,只要有企業想來投資、項目又有利於區域發展,金門縣政府都會為其排除萬難;但他也坦言,金門仍面臨許多挑戰,眼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水、缺電、缺人才」。以下為李沃士專訪內容。
問:在金門發展過程中,縣政府扮演何種角色?
答:我們要當個推動者,盼能帶領金門向上,目標是成為國際級觀光休閒島、宜居文化島,發展的核心概念則為「優勢發揮」。
比如說,金門有最好的地理條件、臨近廈門,又有無法複製的人文底蘊與不可取代的自然風光,甚至生產高粱酒也是優勢,縣府要思考如何發揮,讓金門的經濟、觀光都更上一層樓。
確立方向後,只要透過政策導引,民間企業就會帶進資金與技術,就像我一直跟中央爭取免稅政策,相關成效已展現;如今也正發展零碳旅遊。
若要企業來投資,縣府就得克服所有問題,如金門準備了很多基地,業者進來就能開發,發建照的腳步也加快。
金門的另一優勢就是自有財源較充沛,業者不喜歡做的案子縣府有本錢自己來,如為了照顧身心障礙朋友,縣府蓋了「福田家園」會館,蓋好後委外經營,形同政府承擔民間的資本支出風險,但一樣能把事情做好。
問:金門大步前進的同時,是否面臨了障礙或阻力?又打算如何克服?
答:金門有「三缺」,缺水、缺電、缺人才。我們已著手改善。是否發展海水淡化系統、運用地下水、甚至跟中央政府爭取從大陸引水,我們都在思考,大原則是要「經濟、安全」,我想這三者均衡搭配或許是最具可行性的解方。
電力部分,金門現用重油發電,成本高、也不夠環保。金門風大,但風力發電不穩定,儲能系統是大問題,自己建電廠太貴、拉到台灣本島又不划算,是否能先拉到大陸去,我們已在討論。太陽能發電也是趨勢,目前島上不少建物都已裝設,但要大量發展不容易,畢竟金門土地資源珍貴。
至於缺人才,並非金門沒人才,而是過往金門多數人都到台灣去讀大學、並留下來發展;目前金門漸具發展性、就業機會多,有較多人願意回來。
金門城鎮再進化 先搞定三缺--經濟日報
- 201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