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拚「博」/澎湖積極 金門很淡然--自由時報

  • 2013-05-03
澎湖博弈公投失利後,原英商湄京投資蛇頭山度假村計畫也宣告失敗。(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攝)

澎湖博弈公投失利後,原英商湄京投資蛇頭山度假村計畫也宣告失敗。(自由時報記者劉禹慶攝)

〔記者劉禹慶、吳正庭/綜合報導〕三年前澎湖博弈公投失利,在馬祖博弈公投通過及行政院通過博弈設在離島利多刺激下,民間醞釀成立澎湖國際化推動聯盟,企圖捲土重來,但澎湖公民團體也發表聯合聲明,持續反對澎湖設立賭場,正反兩派持續角力。
離島金門儘管設賭場的條件相對較佳,卻沒有產生太大的波瀾。多年來,官方說法始終定調在「即使配套出爐也要先訴諸民意」,民間多數認為「賭博」與「風氣敗壞」相依,持保守看法。
澎湖為台灣首次舉辦博弈公投的縣市,當年在配套措施不完整及財團未提出「具體」回饋說帖,加上反賭聯盟訴求財團壟斷商機發酵,當地人口又以軍公教為主,投票結果明顯由反賭聯盟占盡上風。
拚發展 澎湖有意再賭1次
有人坦言,若當初澎湖博弈財團也能提出「具體」的回饋說帖,就會改變投票意向,畢竟「有夢最美」;但也有澎湖民眾認為這是財團騙票的手段。
由於澎湖博弈公投去年九月已屆滿三年,民間團體醞釀籌組成立澎湖國際推動聯盟,由澎湖觀光研究會創會長陳猛擔任總召集人,並已私下展開公投連署,企圖捲土重來,再辦公投決戰。但澎湖公民團體也不甘示弱,強硬表態將會持續反賭到底。
金門縣長李沃士表示,縣府將根據行政院的草案先行了解,依規範向鄉親報告應有的程序,才是比較務實的作法,至少公投的程序是一定要走的階段。
有金酒加持 金門不缺財源
金門地方認為金門有豐富的自然資源,也缺水、缺電,不適合大規模的硬體建設;金門高粱酒已為地方創造數十億元的財富,有很好的財富基礎,「美女何須入花叢」,金門應該有更多選擇。
過去金門民間曾向縣府提出「你是否同意金門縣可以開放設置觀光賭場?」的公民投票案,因審查委員「始終未湊齊」,全案就此胎死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