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旗:兩岸軍事人員交流公開化 減輕顧慮--中國評論網

  • 2013-06-25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

中評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 林艷)6月24日,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副會長辛旗在北京舉行的“築信研討會”開幕致辭時表示,兩岸退役將領、專家學者首次公開研討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議題,極具開創意義。
以下是辛旗致辭全文:
剛剛結束的“北京會談”,在兩岸掀起了一輪開展民間政治對話的熱潮,兩岸專家學者就“增進認同互信、探索政治安排”進行了深入的研討。今天,兩岸退役將領、專家學者又齊聚一堂,深入探討與兩岸政治問題密切相關的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議題。這充分反應兩岸各界有識之士對破解政治、軍事難題,鞏固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迫切願望。
剛才,孫亞夫副主任、張京育顧問、張亞中理事長在致辭中對此次研討會的意義、背景、主題做了精闢的闡述與分析。開幕式之後,各位還要有深入的討論。在此,我謹代表主辦方之一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對來自海峽兩岸的各位將軍、專家學者表示誠摯歡迎!對各位在推動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所做出的貢獻表示由衷的敬意!
兩岸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是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步驟,也是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對此既有一些研究,也推動了一些實務工作。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本會還促成相關提案,停止對金門地區、馬祖敵對廣播。
90年代初,我們進一步倡議兩岸要儘早結束敵對狀態,放棄旨在顛覆、詆毀、加劇關係緊張與敵對的一切宣傳及行動,互相做出有利於和平統一的承諾,受到大陸當局高度關注和台灣方面的回應。我會還與島內退役軍人團體,如“新同盟會”、“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中華戰略學會”、“高雄中央軍事院校校友會”等長期交流交往;每年都邀請島內退役將領到大陸參訪,與我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等單位現役退役軍人就雙方關心的議題進行面對面地交流研討;定期舉辦兩岸退役軍人共同參加的“兩岸共同維護中華民族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研討會”等活動。
2009年8月,我會組織“大陸孫子兵法學者參訪團”,推動大陸2名退役將領首次以學術身份入島參訪;同年12月,又組織大陸2名退役將領公開赴台參加“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第一次改變了只有台灣退役將領訪問大陸沒有大陸退役將領回訪台灣的單方向來訪狀況,實現了兩岸退役軍人的雙向互訪。
此次我會與“兩岸統合學會”共同舉辦“築信研討會”,目的就是為推動兩岸軍事人員交流公開化、規範化探索路子,建立兩岸探討軍事議題的主平台。本會開展的這些活動,使兩岸雙方對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共識逐漸擴大,思路愈加明確,信心不斷增強,為今後兩岸政治軍事議題的協商談判打下良好基礎。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並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最符合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海峽兩岸中國人有責任共同終結兩岸敵對的歷史,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為穩定台海局勢,解決雙方對兩岸發展方向的關切,減輕軍事安全顧慮,推動兩岸關係深入發展,兩岸應及早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交流,探討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問題。我想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要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大趨勢下認清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必要性。
過去5年來,兩岸在共同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兩岸雙方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都取得顯著進展。政治方面,雙方通過高層對話、兩黨交流、兩會平台廣泛接觸,形成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本認知。但唯有軍事領域徘徊不前,敵對狀態尚未結束,兩岸現役軍人無法直接交流對話。這不僅與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格局不相適應,同時也阻礙了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
軍事是兩岸關係中最敏感、最核心、最具指標意義的問題,緩和兩岸軍事關係、增強兩岸在軍事領域的信任,對兩岸關係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已成為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證。特別是當前“台獨”勢力在島內仍有一定市場,干擾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力度依然強大。推動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有利於破除“台獨”勢力的挑撥離間,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為兩岸和平發展提供制度化保障。
二、要從共同維護中華民族利益出發強化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歷史責任感。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飽受欺凌、備受屈辱。今天,經過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的不懈努力,中華民族擺脫了過去的悲慘境遇,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展現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兩岸雙方一定要高瞻遠矚,看到時代發展、民族振興的大趨勢,看到兩岸關係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拋棄相互敵對、互相提防的舊思維,在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共同奮鬥中為兩岸同胞謀和平、謀幸福。
當前,國際體系進入加速演變和深度調整期,“中華民族振興”面臨的壓力和挑戰增多。美國提出重返亞太,推行“再平衡”戰略,實際上是對準中國大陸,經濟、軍事、政治、文化等多手段並用,拉攏我周邊國家,對中國大陸實施圍堵遏制。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不斷、隱患難除,歷史上台灣被人為地與中國大陸分離就與朝鮮半島局勢有關,維護半島局勢穩定事關中華民族整體戰略利益。日本至今不承認《開羅宣言》、《波茲坦公告》所確立的戰後體制,在釣魚島問題上態度強硬,叫囂修改和平憲法,直接挑戰二戰後國際秩序。海峽兩岸中國人共有的南中國海51個島礁中有43個被其他國家非法佔領,海洋權益受到嚴重侵犯,連我漁民生命財產安全都受到巨大威脅。中印之間爭議領土面積達12.5萬多平方公里,印度實際控制9萬多平方公里,將近2個半台灣。“兄弟鬩于牆,外禦其侮”。
中國大陸和台灣雖然尚未統一,但同屬一個中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兩岸雙方理應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兩岸人民負責的態度,以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為重,儘快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外部威脅,共同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三、推動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要注重把握以下原則。
第一,要符合一個中國框架。軍事安全互信是政治互信的體現,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首先是政治問題而非單純的軍事問題,其目的就是要確保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盡可能爭取以和平方式實現兩岸,造福兩岸人民。因此,必須秉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基本原則,確保兩岸關係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第二,要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當前,兩岸相關部門和人員尤其是民間可以先行接觸,就兩岸軍事安全領域的各種問題展開對話交流,並從低敏感度、低軍事性的事務開始逐步累積互信、擴大共識,為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創造條件、探索路徑。
第三,要摒除外力,建立兩岸中國人的對話機制。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事務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內部事務,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要結合兩岸歷史、現實,不能照搬國際模式,更不能讓美國、日本等外部勢力插手、調停、或作擔保。
第四,要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相協調。發展兩岸關係不能“只經不政”、“只易不難”,兩岸雙方要解放思想、放棄成見,進一步放寬兩岸就軍事問題接觸交流的限制,逐步加大兩岸在涉軍問題上的互動合作,推動兩岸關係全面發展。
中華傳統文化強調“盡己為忠,推己為恕”,今天大家坐在一起討論問題為“盡己”,幫助雙方主其事者去瞭解對方想法為“恕”,這就盡到了我們作為中華民族一分子的責任。孔子講,“民無信不立”,兩岸之間更需“立信”,這個信就是民族大義。《論語•雍也》中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需要兩岸雙方本著“一家人”的理念,相互體諒,相互包容,在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尋找解決之道。
此次“築信研討會”是兩岸退役將領、專家學者首次公開研討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議題,極具開創意義。我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此次研討會一定能達到開闊思路、凝聚共識的效果,為建立兩岸安全互信機制找到可行之道。祝願研討會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