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1【記者馬雲/好萊塢報導】
曾以電視劇集「天才老爹」(The Cosby Show)獲得艾美獎的華人導演陳發中(Henry Chan)和曾入圍美國影藝學院「尼寇編劇獎」(Nicholl Fellowships in Screenwriting)的華裔劇作家林偉克(Weiko Lin),兩位在好萊塢有豐富資歷的華裔電影人,聯手打造的全台灣陣容電影「真愛100天」(100 Days)已殺青,11月1日在台灣上映,並有望明年與美國觀眾見面。
陳發中是廣東出生、香港長大、18歲來美畢業於紐約布魯克林學院,1980年代就成為美國導演工會第一位華裔導演,執導過「實習醫生風雲」(Scrubs)、「歡樂妙冤家」(King of Queens)、Moesha等電視影集;林偉克取得洛杉磯加州大學編劇碩士學位後,曾獲影藝學院舉辦的山繆高德溫寫作獎(Samuel Goldwyn Writing Award),也是美國編劇工會一員。兩人十年前結識於編劇工會與導演工會的亞裔團體聯誼,因對故鄉的懷念,希望合作拍攝一部華語片,講述海外人士回歸故鄉的經歷。
陳發中和林偉克30日在洛杉磯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拍攝「真愛100天」可謂夢想成真,男主人公的經歷讓他們很有共鳴。陳發中說:「雖然我們可能不存在與父母的隔閡,或與初戀重遇,但我們作為長期在海外漂泊的人,一方面想念家鄉,一方面卻已適應美國的文化和生活,回到家鄉發現自己成了陌生人,產生諸多文化碰撞。片中男主角因歸鄉,一下要面對很多他曾逃避的事情,這種心情相信是很多漂泊在海外的華人所共有的。」林偉克並說,幾年前他母親去世,才有了創作此故事的靈感,而他與陳發中在美國的作品自己的母親卻都無法看懂,因此一直希望拍攝一部華語片獻給家人。
作為編劇,林偉克這次也兼任製片人,由於從小接受美國教育,中文寫作能力不如台灣當地人,因此他特地趁在台北當訪問教授期間邀請他欣賞的台灣編劇美棋撰寫劇本,保證原汁原味的台灣特色,但敘事結構、拍攝手法都是好萊塢的模式。
林偉克介紹,母親過世他回台灣奔喪,除繁複儀式,他第一次接觸到「沖喜」(家裡遇喪時,直系子孫須在百日內完婚)這個習俗。他覺得是一項很特別的文化,便開始了這部電影的構思,敘述男主角在離開故鄉多年後,回到馬祖奔母喪,同時遇見青梅竹馬的昔日戀人,發現自己對舊情人仍難以忘懷,但他已有女友,陷入三角戀,在「百日內必須完婚的習俗」壓力下,他該如何抉擇?林偉克說,影片是從一個從小遠離故鄉的海外華人角度去描述,用愛情喜劇的方式將台灣的文化習俗展現給世界,相信對海外觀眾也具吸引力。
影片選擇台灣馬祖芹壁村拍攝的原因是,林偉克與陳發中走遍台灣,發現很多地方都相對現代化,難以還原出故事中的小鄉村,而馬祖作為一個島嶼,具有遠離城市喧囂的淳樸與自然風貌,都對故事有很大幫助。導演也將當地的風土人情與故事完美結合,讓馬祖成為片中重要角色。
馬祖很多地方尚未開發,交通和裝備不齊全,給劇組拍攝增加挑戰。林偉克說,所有裝備甚至卡車都得運過去,但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大力支持,拍攝按時完成。以前常在室內拍攝電視劇的陳發中也表示:「這次拍攝外景,天氣和自然狀態很難控制,也曾因天氣變化快、突然下雨而抓狂,但我們很快適應環境,並將這些特色都加入到對白、故事中,反而豐富了故事,最終效果超出預期。」
談到男女主角路斯明和周采詩,導演介紹,找到路斯明很幸運,他的背景剛好是在美國長大的台灣人,因此很容易與角色有共鳴;而周采詩不僅外形上清新自然,且具有性格倔強、獨立的特點,在試鏡時自我發揮完全符合導演對角色的預期。
作為美國華裔影人,陳發中和林偉克首次在台灣拍電影也對台灣當地電影人的敬業頗有感觸,並期待能像李安一樣,在台灣、香港和中國大陸市場用好萊塢模式講述華人自己的故事。
圖片說明:
陳發中(左)和林偉克作為美國導演工會、編劇工會資深華裔影人,聯手打造華語片「真愛100天」11月1日於台灣上映,明年進軍美國市場。(記者馬雲/攝影)
同樣在美國長大的台灣演員路斯明,出演「真愛100天」中回故鄉奔喪的美籍華人。(圖:林偉克提供)
電影「真愛100天」馬祖拍攝 11月台灣上映--世界新聞網
- 2013-08-02

電影「真愛100天」馬祖拍攝,台灣演員周采詩(右)飾演男主角在故鄉的初戀,是一位有著遠大理想、獨立自強的小鎮姑娘。(圖:林偉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