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俊臣:區域經濟合作與兩岸政經發展 馬祖觀光博弈的試驗--新浪網

  • 2013-09-02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國土規劃組召集人)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國土規劃組召集人)

2013-09-02【第4屆兩岸競爭力論壇】
◎紀俊臣(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台灣競爭力論壇國土規劃組召集人)
壹、前言:馬祖觀光博弈係兩岸積極經濟合作的試驗伊始
貳、臺灣當前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檢視
一、瞻前顧後的游擊戰術
二、欲迎還羞的模糊戰術
三、兩強間小的消極戰略
四、自我矮化的偏房戰略
參、兩岸經濟合作可以馬祖開放觀光博弈為協力試驗區
一、馬祖與海西經濟特區之地緣關係
二、馬祖開放觀光博弈客源為廣大之大陸客
三、馬祖國際觀光度假區乃大陸客嚮往之休閒場域
四、馬祖與大陸係創造經濟合作條件之試驗主體
五、馬祖係大陸經濟發展之另類合作機制
肆、兩岸經濟合作係中國經濟市場之可靠經營夥伴
一、兩門對開與兩馬先行係中國市場之合作試點
二、觀光博弈與觀光度假區係中國觀光產業之可能模式
三、臺灣與大陸經濟合作係區域經濟之可行典範
四、兩岸經濟合作係中國擴大內需之可為成就機制
伍、結語:馬祖觀光博弈主題產業可在中國市場展現積極合作之綜效
壹、前言:馬祖觀光博弈係兩岸積極經濟合作的試驗伊始
雖說兩岸在「先經濟後政治」政策執行下,已簽訂多達十八項的經濟或其他相關協議;尤其在2010年6月29日,第五次「江陳會談」在重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來,業經三年的經驗,臺灣的經濟環境改善如何?尤其臺灣面對的國際經濟環境是否如簽署前預期,可以有顯著的改善?仍是一個很受爭議的公共議題。今(2013)年6月21日,第一次「林陳會談」在上海簽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更因國內服務業的強力反彈,立法院要完成審議,恐需煞費周章,甚至落入「重行協商」的困境。上揭經驗顯示,兩岸經濟合作固有顯著的進展,但若干虞慮或欠缺溝通,或根本傾中而不知。
基於兩岸經濟發展乃係「民族文化」的延續,更係中華文化為主軸的區域發展最可能歸趨,本文爰以深入檢討區域經濟合作,企圖找出兩岸穩定的政經發展途徑;尤其接鄰海面的馬祖,該縣正在積極規劃發展「觀光博弈」,兩岸如能在可能作為上相互合作,有如澳門經營「博彩業」模式,相信此將係兩岸發展區域經濟(regional economy)最可能很快看到經濟成長(economic growth)的合作試點。
貳、臺灣當前參與區域經濟合作的檢視
臺灣與中國在2002年1月,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此乃兩岸經濟合作的「正式」機制,經由世貿組織的機制建構合作機制,理論上應係平順對等,而且日有進展,但經十年來的觀察,各會員國各有其「主權」堅持,更有其「經濟利益」考量,以致世貿組織所能促動的經濟合作,紛紛為大小的區域合作組織所取代;尤其國與國間的「自由貿易區」(FTA),殆已成為國際經濟環境的新秩序。臺灣儘管已與大陸簽訂ECFA,但與其他國家簽訂FTA的進程並不順利;尤值歐盟經濟嚴重衰退,中國經濟亦有下滑情形,臺灣的國際市場其實是困難的,此應係臺灣當前的國際經濟環境寫照。
際此,國際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臺灣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殆已浮現下列現象:
一、瞻前顧後的游擊戰術
臺灣在各國紛紛簽訂自由貿易區協定後,國際經濟環境本就困難,不僅如此,臺灣尚有一個「弱國無外交」的障礙;在各國多以中國市場為國際主力市場之前提下,臺灣必然有瞻前顧後的貿易障礙。所謂瞻前係指中國主管當局所可能設定的最大市場空間;反之,所謂顧後即是中國主管當局所可能設定的最小市場空間。固然最大或最小的市場空間恐無法從國際間的公文書得知,但經由國際貿易的常年經驗,即知可能的範圍。此乃臺灣為何需要與中國簽訂ECFA之背景,蓋臺灣與中國經濟合作,設若合作成功,必然可排除若干臺灣與他國的貿易限制;即便不是排除,亦可相對和緩他國對大陸市場的可能限制壓力。
臺灣目前的國際貿易受制於中國主管當局的限額,可以說是一個「潛規則」,如何突破?自屬當前首要課題。因之,臺灣的政治領導人在北京與中國領導人晤面時,曾多次提及「給予臺灣適當的國際空間」,此「國際空間」常被解讀為「政治空間」;其實「經濟空間」亦不容忽視。臺灣如能經由「兩會高層會談」,確立臺灣在國際社會可能活動空間,不論政治或經濟活動空間如何擴大,皆是嗣後臺灣能否再現奇蹟的所在。
二、欲迎還羞的模糊戰術
由於瞻前顧後中國的可能市場「限額」,以致臺灣對其他貿易國,祇有採取模糊戰術。固然臺灣係WTO會員,但並非以「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ROC」名義加入,而係以臺澎金馬關稅總領域之「名義」加入。既非形式上之會員國,即係形式上之會員而已;此種國際間應有的「國家」尊嚴,完全不存在,自會影響國際間最起碼的最惠國待遇(most favoured-nation treatment)或是平等互惠原則之適用。由於臺灣已實質加入WTO,卻仍然有此種「不平等對待」的陰影,此在各國簽訂FTA後,更加明顯。
面對此種國際經濟環境,臺灣的經濟主管部門除須突破多重的貿易障礙外,最主要就是輔導業界經營產業。過去臺灣係以中國較為欠缺興趣的產業,或是精密工業、半導體產業為突破的事項,但近些年來大陸經濟全面提昇,各項經濟產業已如水銀瀉地,無所不入,這是臺灣的國際經濟環境日顯惡化的原因。臺灣希望再有經濟奇蹟,這是需要環境的配合;尤其如何與大陸經濟的合作,或是大陸主管當局的「諒解」(understanding)。
三、兩強間小的消極戰略
臺灣當前所面對的國際經濟環境,除上揭所謂中國的政策取向外,其實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亦是關鍵。所謂「兩大之間難為小」,臺灣數十年來的國際政策,就是唯美國是從;美國的任何要求臺灣絕對奉陪到底。然而美國的國際貿易政策係針對該國利益為首要考量的「保護政策」,中國的政策係堅持臺灣「非國家組織體」的政策,面對此種兩強間的弱小國家,設無善用「遊戲規則」(game rule),絕對處於祇徒生存的消極發展狀態。很不幸,臺灣的國貿政策,正處於此種進不得,退無路的「消極」戰略。
臺灣改善國際環境乍看似無解,其實不然。就因兩強皆有將「臺灣」視為其政治談判「棋子」的意圖,身為「棋子」就要有點「個性」,並且成為關鍵的少數,或是「救援的投手」,乃至最具威力的「附加價值」(additional value)。比如說:釣魚臺事件,臺灣是真正的所有權國,卻退縮為事不關己的「東海協議」。設若臺灣與中國聯盟自然是水到渠成,而且可利用此一聯盟機會,改善國際發展空間;相對而言,美國挺日,則臺灣亦可對美國有所要求,但臺灣在這方面雖已有所作為,如與日本完成漁業談判,劃定漁民作業範圍,就其國際政治衝突所獲致的國家利益,或許尚有「談判空間」。
四、自我矮化的偏房戰略
從臺灣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加入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以來,除加入WTO係以臺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稱加入國際組織外,皆是採用中華臺北為會員或觀察員。試問「中華臺北」究竟係一國家的通用名稱?抑或是一個地方名稱?臺灣在中國強硬干預下,自我矮化為非國家的名稱,固然是「國際妥協」的結果,但此種名稱既為中國所接受,何不以「中華臺北」申請加入聯合國為觀察員。聯合國已開放國際非政府組織(NGO)加入為觀察員,如:國際奧委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等。臺灣既然可以「中華臺北」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為大會觀察員,就應積極爭取直接取得聯合國觀察員,或可將國際地位進一步提昇。
如臺灣不以可行性甚高的聯合國觀察員身分立足於國際社會,其在國際經濟環境的改變,必然更為困難。蓋國際間所承認的最大國際組織,就是聯合國。聯合國所屬的國際組織係以聯合國會員國為加入條件,臺灣加入聯合國固然因中國的否決權行使,而無法順利如願;但可以非政府組織的方式加入觀察員,則另當別論。儘管臺灣的國際地位提昇與否,需要智慧,但利用現實的「國際矛盾」,也是一個機會。臺灣絕不宜自我矮化後,即甘之如飴。在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逐漸擴大後,臺灣的國際經濟環境始有可能全面改善。
近些年來;尤其近年來,國內著名各企業經理人在報端呼籲政府應將新臺幣貶值,但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卻不動如山。其實臺灣如將新臺幣貶值,若干貿易大國;尤其美國必然反對,此應係貶值不得的主要原因之一。臺灣在主權獨立的基礎上,需要強勢的經濟實力,雖然外匯存底仍維持世界第四位,但經濟成長緩慢,甚至成長偏低,卻正凸顯經濟實力的弱化。此時如無其他條件配合,經濟實力的再現,即成為幻覺而已。
參、兩岸經濟合作可以馬祖開放觀光博弈為協力試驗區
今年7月17日,經濟部部長張家祝在經濟日報及大陸民間智庫共同主辦的「第四屆兩岸經濟產業合作大趨勢論壇」上說:
為擘劃兩岸產業更長遠合作願景,呼籲兩岸應解決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關鍵人才惡意挖腳及去除臺商經營所遇到的「潛規則」等三大問題。
就如上開三大問題分析,似乎顯示兩岸合作的問題屬性,皆非結構性問題,政策工具似乎也使不上力。其實張家祝祇在產業面分析兩岸產業合作,對於政府間所潛藏的「政治遊戲」(political game)或「經濟遊戲」(economic game)故意略而不談。就以馬祖擬經由觀光博弈為主題產業,甚至祇是「觀光吸引物」的國際觀光度假區(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sorts;IIR),以推動馬祖經濟發展,即已遭到中國國臺辦的強烈反對。國臺辦在完全不清楚馬祖國際觀光度假區的規劃方案下,即興發言指摘或批評,實有欠周延。蓋政府掌握政策工具,應以如何推動經濟合作;尤其本身即是地方政府主導的新興產業,其是否開放必經中央政府的可行性評估。兩岸主管機關如有所發言,亦宜事先掌握資訊,再為有裨於兩岸經濟合作的政策聲明,相信得道多助,助其所當助。
關於馬祖設立國際觀光度假區間有觀光博弈以為主題產業,究竟對兩岸經濟發展有何影響,主管當局掌握政策工具的可行作為如何,說明如下:
一、馬祖與海西經濟特區之地緣關係
海西經濟特區係中國近些年來最著力於兩岸區域合作的經濟特區。該特區範圍固然包含中國東南沿海各省,但主力放在「平潭島」的經濟開發。平潭島固係大陸與臺灣距離最近的區域,但就其係在閩中外海而言,實與馬祖的往來距離較近;何況馬祖與平潭島皆是福建省不與陸地連接的「離島」,其皆是使用「福州話」的相同方言,在人文歷史上有其共通性,如海西經濟特區擬以「文化創意產業」或高科技產業發展成「深圳第二」,則必然帶來數以百萬計的人潮。如何推動休閒產業,乃至「觀光度假」的高品質產業,將是一個值得開發的新興產業,馬祖如開辦「國際觀光度假區」有如澳門模式,則海西特區將可更加繁榮,其成為深圳第二指日可待。
海西經濟特區對兩岸的區域合作,目前的情形呈現大陸一頭熱;臺灣的反應頗為冷淡;主要原因在於臺灣對海西經濟特區的若干政策作為存有疑慮。因之,當下最可行的合作模式,就是改與馬祖經濟產業之合作,一方面區域人文相同,另一方面係互補的產業,如同深圳、珠海與澳門、香港之產業鏈,造成空前的繁榮。這是一個祇會成功,不會失敗的區域經濟合作。蓋都市化的休閒產業,係解決都市化社會問題的最積極途徑,馬祖發展「觀光度假區」,其所規劃的方案係在「高品質」的休閒事業,而絕非僅在「觀光博弈」的「不道德產業」經營而已,此可由新加坡、澳門經驗為之佐證。
二、馬祖開放觀光博弈客源為廣大之大陸客
一般認為馬祖一旦開放觀光博弈業,其主要客源為華人;除臺灣外,就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且以大陸客為主要客源。大陸客所以可能成為主要客源,固然係以澳門經驗為依據,但關鍵仍在中國的觀光政策(tourism policy)是否調整。如能維持現行模式,鼓勵兩岸交流,互相學習生活習性,以使兩岸隔閡相對縮短,並且重建文化模式,自屬正面的政經發展。
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不但大陸沿海各省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其他地區的發展,甚至新疆、內蒙古皆有豪宅,以致近些年來,出國旅遊人數逐年大幅成長,歐盟的經濟復甦,就寄望大陸客的旅歐消費。歐盟的觀光資源有相當部分係在於高品質的人為服務設施,馬祖的觀光度假區如能順利開辦,就須嚴格要求服務品質,相信「新加坡、澳門能,馬祖沒有不能」。如果歐洲式休閒近在咫尺,大陸當局豈有限制人民前往消費的理由?質言之,馬祖觀光產業是否吸引廣大的大陸客;或是大陸主管當局是否核准大陸民眾前來馬祖觀光休閒,其最主要的前提要件,即是馬祖的「國際觀光度假區」究竟能呈現何種服務品質的觀光產業品質。因之,馬祖與大陸的區域合作,係以馬祖的投資能力為重要依據,而此項投資係以外資為主,蓋觀光休閒事業的經驗;尤其是觀光博弈的經驗,殆以「外籍人士」居多。既然係外資,政府宜制定合宜投資法制,促使新加坡、澳門經驗,很快在馬祖出現,而且更加輝煌。大陸客如有此物超所值(synergy)的休閒場域,豈須捨近求遠?
三、馬祖國際觀光度假區乃大陸客嚮往之休閒場域
本研究所以認為馬祖一旦開辦「國際觀光度假區」,必然成為大陸客嚮往之休閒場域,主要係著眼於中國大陸的自然景點,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即有35處,僅次於義大利的49處。因之,如中國人要針對「自然生態」的旅遊,大陸地區即是最佳的選擇,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遊完;此可以說,吸引大陸客的旅遊景點,可能不在自然景點,而是人為的公共設施,或是休閒設施。大陸客每年以兩千萬人抵達港、澳,除非前去公出或洽商,多數參觀香港迪士尼或進入澳門「娛樂城」,這些遊憩設施,係大陸目前所不及的人為景點。馬祖受限於地小且山多,並且環海多島的自然條件,在觀光景點上固有其可取之處,但畢竟交通不便,兩岸觀光客增加不易,乃是眼前存在的事實。連江縣政府所以力推國際觀光度假區之設置,即因沿海尚有「填海增地」的可能性,如特許外資規劃和開辦觀光度假區,相信外資會吸取新加坡、澳門的觀光度假區開辦經驗,經營高水平的觀光度假區,且以大量投資改善對外交通。此對彈丸之地的馬祖而言,將是脫胎換骨的新契機。
馬祖經由填海增地的方式興築國際觀光度假區,固將所費不貲,但新加坡、澳門的經驗,已足以說明該項產業投資並不困難;祇要政府主管部門能有完整的方案設計、完備的輔導法制,國際觀光度假區的規模、品質都可能超越新加坡、澳門;即以後來居上的服務品質爭取每年數以千萬計的大陸觀光客。中國主管當局面對馬祖的新興產業;尤其海西經濟特區本在促成兩岸區域經濟合作之目標下,當無拒人千里之外的道理。大陸客所以出國旅遊,到臺灣係因文化同源、民主生活心嚮往之;如果說馬祖的國際觀光度假區可以享有歐美的服務水準,甚至遠遠超過歐美的服務作為,卻能減少相當的交通支出,其為大陸客的近鄰旅遊天堂,應不是過於誇張之論。
四、馬祖與大陸係創造經濟合作條件之試驗主體
馬祖對岸的福州市,固然近些年來經濟快速發展,高樓大廈比比皆是,但福州市所轄的縣、市卻不是都已開發;尤其唐岐、浪岐一帶都屬可以開發卻未開發的「處女地」,馬祖開辦國際觀光度假區後所帶來的人潮,固然福建省是最重要的客源,但並非大陸觀光客皆是「一日遊」,設若大陸對岸對旅客的食衣住行完備,自然截留不少大陸客需要改至福州市近郊的觀光飯店住宿。本研究認為馬祖一旦開辦國際觀光度假區,唐岐、浪岐等地區的房地產價格必然大幅成長,甚至大興土木旅遊產業。此種具有「旅遊鍊」的相關產業,將給各該地區新的產業紮根的機會,或許假以時日,「深圳第二」即在閩北出現。
馬祖與大陸對岸地區的產業合作,係跨域治理的應用,更是產業協力治理的可行策略規劃。臺灣與大陸至今並未有「區域經濟合作」的案例,更遑論是否有合作成功的案例。海西經濟特區本是中國主管部門精心規劃的「兩岸區域經濟合作」的試驗區,現在由臺灣以馬祖為兩岸區域經濟合作的起點,相信早先對海西經濟特區合作的疑慮,即可消彌於無形。
經由馬祖與大陸對岸的「國際觀光度假區」策略聯盟(strategic alliance)為合作試點,逐漸發展為整個海西經濟特區之區域合作,應該是至今為止,最能為兩岸產業認同和支持的產業合作途徑。由於國際觀光度假區的開設必然影響其他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此乃經濟區域合作的最終目標所在,兩岸以馬祖新興產業為產業合作之伊始,應是好的開始。
五、馬祖係大陸經濟發展之另類合作機制
兩岸間如何促動經濟合作固係一個產業經濟選擇的公共議題,兩岸主管部門曾有精心擘劃,至今卻未見到臺灣各界都接受的成熟方案。主要原因係兩岸經濟體制截然不同,中國的計畫經濟與臺灣的自由經濟格格不入;如進一步形塑合作環境,勢必要有「合作的試驗區」,海西經濟特區係省級的試驗區,大陸當局所以將原為「縣」級的法律地位,提升至省級或副省級,即在能提昇其「自主性」(autonomous),以推動各項合作產業之規劃方案。此項案例似在提示,兩岸在經濟文化並不一致的條件下,必須找到一個可以放下身段或規制的合作區域。因之,本研究提出以馬祖為區域經濟合作的試點,就是著眼於馬祖正在行銷的產業,皆是規模可大可小的新興產業,其不僅是全新的產業輸入,而且與大陸海西經濟特區所可以規劃之產業完全互補的「高級休閒產業」。其在策略聯盟的互動上可以最少成本推動;如因產業鏈的需要,所投資的相關產業亦可有「垂直聯合」的市場區隔,相輔相成,產業綜效可達致高峯。
肆、兩岸經濟合作係中國經濟市場之可靠經營夥伴設計
臺商在大陸投資固然成敗參見,但臺商的經營畢竟是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其與其他外商自然不同。基於多年來的臺商服務品質,已贏得中國廣大市場消費者之信賴經驗,此時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自然較為容易,獲益率亦可相對提高。
一、兩門對開與兩馬先行係中國市場之合作試點
就兩岸地緣關係而言,金門與廈門、馬祖與馬尾均屬福建省,一在閩南,屬閩南文化區域;一在閩北,屬閩北文化區域。在官方機制不同,民間文化類同之情況下,從事經濟合作自然是最佳的市場策略選擇。所謂「兩門對開」,即因金門、廈門過往開發條件佳,且多年來有相當好的成就;此時如再進一步推動兩岸經濟合作,自然綜效更高。反之,馬祖與馬尾位處閩北,但二者的開發條件差異甚大,且馬祖顯然不及馬尾,在此一情況下推動經濟合作亦是一種經驗。二類區域經濟合作的條件各有不同,但合作的目標則一致;如能善用此項優勢文化條件,其經濟效益即可相對提高。
中國市場係世界級市場,各國皆以最高貿易條件爭取,此就兩岸互利而言,當以如何「優先原則」或「優惠原則」為最佳理性選擇;就是最適選擇而言,亦以如何「輔助原則」或「協力原則」為最可行策略選擇。兩岸主管部門在會談或會商過程中,即宜以上開處理模式建構合作機制;尤其在兩門、兩馬間採用此等原則試點合作,自可將優良成效普及到中國大陸各地區。
二、觀光博弈與觀光度假區係中國觀光產業之可能模式
中國企業固然有多元的發展途徑,但就觀光產業而言,中國大陸的天然條件,推動觀光度假區或許是一項可以積極評估的新興產業。蓋民眾生活水平達致一定程度後,其「過勞」的平衡就是「休閒」。為能排除「血汗工廠」的惡劣工作條件,自然須要主管部門的制定周妥勞工法制,但「周休二日」的落實,亦是必要的配套措施。周休二日的規劃,本係企業倫理的重要標的,當下尚未為產業界所重視,以致血汗工廠屢見報端。嗣後,觀光度假區開闢愈多,該業者即可與其他企業界之合作,以為落實員工休閒的合理規制。
關於觀光博弈如何成為中國觀光產業的經營項目?固然中國主管部門在近些年來已一再宣示「反對經營博弈」,但所反對者係純屬賭博的「博弈」;如改為「觀光博弈」,是否有從新考量或評估的空間?俄羅斯主管部門一向不支持博弈,但在莫斯科國際觀光飯店的「觀光博弈」卻是公開的。此種政策模式,即說明因應愈來愈多的外籍觀光人潮,中國有條件開放「觀光博弈」,並以「國際觀光度假區」附設方式經營,應係未來可能開放的產業。因之,在政策尚未開放前,馬祖開辦國際觀光度假區,中國能以「行動支持」或「資源分享」的方式,使中國觀光客先睹為快,獲致經營的信心,其實並非過甚之辭。馬祖所開辦的「觀光博弈」不但「不道德性」將降至最低,而且「公益性」將提到最高,此乃既定政策;此可由「觀光賭場管理條例草案」之規制得到證明。本研究認為此時中國市場如能認真看待觀光產業的發展趨勢,或許亦是中國強勢經濟力,更能歷久彌堅的所在。
三、臺灣與大陸經濟合作係區域經濟之可行典範
香港、澳門回歸中國初期,經濟大幅衰退,但在中國推動多項「經濟合作」措施後,香港和澳門已是世界高所得的少數開發地區之一。此一合作經驗,證明在華人社會,儘管其政治文化或經濟文化有顯著不同,亦可由經濟合作改善經濟發展條件,但香港、澳門的規模畢竟較小;如臺灣與大陸經濟合作,亦能呈現「區域經濟」的榮景,則更可說明華人社會的「合作倫理」,其實是存在的;祇是過去多半在「割據」下被有意無意忽略而已。
臺灣係國際間深獲肯定的重要經濟實體,其競爭力本就不需依賴中國,但在中國經濟崛起,甚至已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中國並由世界工廠衍變為世界市場之後,臺灣正陷入經濟發展的重重不利困境。設有中國的積極經濟合作,不僅可以順利渡過難關,而且將因彼此互利,而有一全新的經濟發展,呈現華人社會區域經濟合作的典範。臺灣有中國市場的「優勢」,更有中國的經濟合作,雖不能說即能百分百成功,但至少可以減少許多行銷成本,而且通路順暢,經濟衰退即可阻滑,甚至上昂,呈現成長趨勢;其經濟的困境,當可在有限的時程內改觀。此項改變衰退現狀,復可再現榮景的機會,理應是兩岸領導人和人民所共同期許的必要經濟發展策略選擇。
四、兩岸經濟合作係中國擴大內需之可為成就機制
經濟合作牽涉的問題和內容,固然多元而複雜,經費更是龐大,但其選擇則是有規則可循。臺灣已與大陸簽有多項經濟合作的協議;最近的「服務貿易協議」,成為臺灣連月來的重要新聞焦點。臺灣對大陸開放產業投資,固然以爭取資金為首要,但就業機會影響深遠卻被忽略,此乃服貿爭議所在。反之,大陸對臺灣開放產業投資,同樣係以爭取資金為前提,卻無就業機會被剝奪的顧慮。此係因大陸內需太大;臺灣的投資會利用大陸的勞工,亦是無可置疑的事實。因之,臺灣對大陸開放需要限制;反之,大陸對臺灣開放,不需要限制,係事實問題,也是經濟問題。
中國市場的龐大經濟力,遠自鄧小平開放市場的結果,多少證明鄧小平的經濟政策不但高瞻,而且精準。就因大陸內需大,如能由經濟合作打開中國市場,臺灣的強勢經濟力必可重現。事實上,臺灣與大陸係同文同種,中華文化的共同語言,不但縮短彼此間的距離,而且可以促使經濟合作水乳交融。臺灣在市場資訊暢通下,基於「民之所好,好之」的顧客導向,而大陸主管當局又能適時輔導和激勵,則中國市場必然符合能成為臺灣經濟奇蹟的再現機會所在。
其實,臺灣在大陸市場的可成就機率係相對的,蓋大陸企業的能力不但成長快速,而且已進軍國際,成為世界級的企業。臺灣在大陸所占有的市場,就量而言可能不小,但就其比例則是有限。不論日常民生必需品,或是精密的半導體,臺灣在大陸的市場皆已無法占有絕對的優勢。質言之,中國開放臺灣在大陸市場的行銷,因其龐大的內需能力,固可給予臺灣經濟發展的機會,卻無礙中國大陸國內企業的市場行銷,甚至尚可因「公平競爭」而趨向完全競爭市場,以致產品品質的堅持,却除「黑心產品」肆虐的惡名,而保護龐大消費者。此係兩岸未來政經發展最佳的政策選擇與執行。
伍、結語:馬祖觀光博弈主題產業可在中國市場展現積極合作之綜效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確信馬祖積極規劃開辦以「觀光博弈」為主題產業的「國際觀光度假區」,係具有發展潛力的新興觀光產業。設若馬祖該項新興觀光產業能在中國主管部門的積極支持,至少消極不反制的經濟環境下,將可展現兩岸區域經濟合作的新契機。蓋兩岸雖已有多項經濟合作協議,但以最近簽署的「服務貿易協議」為例,即遭受臺灣各界很廣泛而強烈的反彈,至今立法通過困難重重。因之,如能經由臺灣的主動啟動的「馬祖國際觀光度假區」為兩岸經濟合作的試點,即以大陸海西經濟特區的工業開發,亦是最具有互補性的產業鏈規劃,彼此互利而又互惠,係兩岸經濟合作兩不欠的理性方案設計,務望兩岸領導人能有此諒解,並且以政策工具展現馬祖確係中國市場推動區域經濟合作的綜效所在。馬祖的可能成功,係以新加坡、澳門的經驗為憑依,馬祖的新興觀光產業係以「高級休閒產業」為規劃目標,未來如何以周妥法制和周延方案,形塑國際觀光度假區之經濟體質,則是現階段中央和馬祖各級政府機關責無旁貸,亦刻不容緩的整備工程。
重要參考文獻
紀俊臣(2013),<離島觀光博弈與離島產業發展:馬祖與國際接軌環境之塑造>,《中國地方自治》,66(8):1-16。
紀俊臣(2013,<給馬祖一個機會,許臺灣一個未來>,《馬祖日報》2013年7月18日,第二版。
中國企業投資協會(2012),《投資臺灣:大陸企業赴臺投資指南》,北京:九州出版社。
中國地方自治學會(2013),《2013(馬祖)連江縣因應國際觀光度假區建設整體開發研討會論文集》,2013年8月2、3日。
中國時報,(2013),<接軌國際經貿,不做開放市場邊緣人>,中時未來領袖論國是專欄,2013年7月18日第七版。
蕭萬長(2013),<臺灣為什麼需要兩岸服貿協議>,聯合報,102年7月23日第二版。
臺灣競爭力論壇(2013),<金門經濟高峯論壇>,2013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