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自遊主義 迴游 彷彿歸鄉來到李小石的馬祖--中時

  • 2013-10-20
 ↑挑戰極峰時,李小石必須在低溫雪地裡攀爬,極難得才能遇到較平緩的地形。(本報資料照片)

 ↑挑戰極峰時,李小石必須在低溫雪地裡攀爬,極難得才能遇到較平緩的地形。(本報資料照片)

【本文為2013馬祖文學獎散文組優選作品】印刻文學提供
 他在聖山陷入昏迷時,風雪呼號聲中,是否曾經見到媽祖來到他的夢裡?是否安慰了他也許恐懼非常的心靈?
 那最初出發點的島嶼
 沒有想過,這竟然是一種歸鄉的心情。
 當整個上午因天候惡劣而取消所有飛行的沮喪瀰漫,機場大廳此時傳來廣播,通知我的航班可以進入登記辦理的程序,霎時間歡呼聲四起,我看著那些原本沒有面孔的陌生人一一起身離座,輕盈的身影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產生了立體的線條;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些人,但因為懷抱著共同的等待,而在心裡不可思議地出現了一種同舟共濟的感覺。
 你說,攀越過無數大山大水的前輩,就出生在我即將抵達的島嶼。那是我們在千里外的佛國巧遇,而後連綿漫談的某一場對話中,提到關於未來想像時,你提及的一段父執輩的友誼。前輩終其一生追隨自然,而年輕的你仍在思考築夢路徑的可能性中,徘徊躊躇。
 懷裡拽著那篇從網路轉印的文章,一份數百字的文件,簡單扼要且條理清晰地說明,一個人人生最後的旅程。在網路資訊張牙舞爪的世界裡,要搜尋一個人的描述並不困難;然而,人的靈魂似乎因為科技發達而變得虛幻,視野因為單一角度而顯得扁平。出發前,我細讀了字裡行間的每一次呼吸,試圖感受前輩匍匐在聖山前的謙卑,以及恐懼。當強風在機翼旁形成一種阻擋的力量,亂流顛簸中,我想起了你談著前輩種種事蹟與忘年友誼時,眼裡只有孺慕嚮往的神情。
 你們來自相同的島嶼,何以看去如此相似卻又迥異?
 五月十七日,花了近二十四小時之後,前輩成功攀登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但卻因此氣力用盡。因為兩名雪巴嚮導的極力勸說,勉力走回第四高山營,隨後倒下。
 往更黑更高的地方去
 卸下背包,我的視線在閩東式四合院建築改建的青年旅館裡來回逡巡。木桌木椅,飛簷跳粱,沉穩的天井汲取著陰鬱的天光。屋瓦上疊壓著石塊,薄薄的青苔沿著石縫一路蜿蜒,穿透房間的窗戶看去,猶如印象派的揮灑。循著隱隱的海濤聲走去,才發現原來青年旅館其實是在鄰近沙灘的窄巷裡,寧靜地蹲踞著。沿途的街道,裝飾以一罈罈的酒缸,花崗岩堆砌的民宅,一幢幢攀爬在峭立的山簷。許多建築都廢棄了,然而海浪迄今吟唱不絕。
 前輩早年曾經在這個聚落求學,那時,這個以釀酒著稱的村落還是繁華豔麗的吧?是一種海洋式的堅韌潛移默化了前輩的童年,於是面對艱險,他仍選擇不顧一切攀登頂峰?我獨自站在這座夜裡會發光的宇宙邊緣,浮想連翩,浪濤拍打礁岩的聲音,突然間幻化成你的語言:小時候怕黑又怕高,長大後,卻忍不住往更黑更高的地方走去。
 五月十八日,救援直升機因為天候劇變無法降落而返回基地營。一名美國登山客自願留下照顧前輩,前輩及雪巴嚮導給藥後,美國人出發攻頂。五月十九日,雪巴嚮導下山,一度誤傳前輩已逝,但其實由另外兩名英國登山客接手照顧。美國人攻頂後返回察看前輩,因體力耗竭先行下山。
 媽祖撫慰了恐懼心靈
 騎著旅館借來的摩托車,在被雨季濡濕的小徑裡,走街串巷。從小島上的許多角度都可以看見矗立馬港旁山腰上的媽祖巨神像,姿態優雅萬千,俯視著眾生。據說秋天這座宗教園區就要落成,屆時將舉行熱鬧的昇天慶典。成長在另一個島嶼的我,對媽祖信仰一點都不陌生。在你的原鄉,祂是漁民的守護神,在我所屬的土地,祂已成為越海移民的精神象徵。
 數百年來,祂以分靈的方式,用不同階層的形象守護著祂的子民。我們透過進香、刈火的儀式,強化對媽祖敬仰的力度與向度,前輩是不是也曾經一次又一次,站在祂的「肉身靈穴」前,浸潤在這樣的力量中,積累他實踐夢想的浪漫虔誠?天后宮裡靜靜地佇立一尊,前輩帶著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媽祖神像,微光中,祂溫柔的微笑顯得悠遠綿長。前輩的執著信念,你極其佩服,但我卻不停想著,當他在聖山陷入昏迷時,風雪呼號聲中,是否曾經見到媽祖來到他的夢裡?是否安慰了他也許恐懼非常的心靈?
 五月二十日,凌晨三時前輩病情突然惡化,兩名英國登山客連續為他CPR三個小時,清晨七時宣告不治,遺體從此長眠洛子峰。
 升起久違的歸鄉心情
 停下機車,走進一道被塗成迷彩色的大門。這個海防據點突出於沙灘與坑道之間的一座峽角,軍事地位極其重要。你曾經提過島嶼尚未開放觀光時,童年時代的軍防演習,以及宵禁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的闃黑如何無盡地蔓延整個世界。軍人的綠是回想兒時記憶時,一道必然的風景。走進坑道裡,狹小的空間讓我瞬間感到壓迫異常,儘管有燈光照明,但卻只讓我看到廊道無可迴旋的空間,頓時心情更顯窘迫。在戰地從軍必定需要過人勇氣,我想。曾經身在行伍的前輩,對於黑暗,想必已經習以為常了吧?前輩因為理想而終於將己身佈施給大地,然而,對於那些奮力挽救他最後生命的異鄉人,即使希望猶如坑道盡頭渺如燭火的光,仍然不願放棄,前輩是否有來不及說出口的道別以及感謝呢?好好地道別是人生中,最後一件令人掛心的事吧。
 你提醒著,文物館裡,正展出前輩的字畫及歷年登頂的影像紀錄,是對他的一種紀念。於是我按圖索驥,來到這棟嶄新的仿閩東聚落建築。空曠的展場,沒有其他遊客,我是唯一的闖入者。右面落地窗前擺放一張長椅,窗外是蓊鬱的綠林,彩蝶成群。開幕的新鮮花束迆邐滿室香氣,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芬芳的感覺沁滿整個身體。我閉上眼,一片全然的寧靜。沒有想到,此刻,竟然是一種久違的歸鄉的心情。(本文為2013馬祖文學獎散文組優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