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15)
家扶基金會日前公布問卷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中學生認為,自己的意見表達難以對社會造成影響;而大人在決策過程中,也很少聽取兒少意見。這份調查也發現,半數中學生未曾參與公共事務,主因是不了解、沒興趣與沒空。但記者會邀請的一名中學生,是少數例外。
這名中學生曾在馬祖讀國小,去年馬祖舉辦博弈公投時,年方十三歲的她,撰寫一篇〈馬祖未來不必賭〉的文章,細數對馬祖的熱愛,強烈表達不願賭場進駐的心聲。文章發表後,在網路上廣泛流傳,儘管博弈公投最後仍通過,但她的文章的確感動不少人返鄉投票。
去年香港政府計畫將「德育與國民教育科」列為必修,不少人質疑是洗腦教育與愛國教育,反彈聲浪極大。其中,最受矚目學生反對團體「學民思潮」的發起人——就是一名十六歲中學生。而成群的中學生在放學後,穿著制服,背著書包,前往連署,加入靜坐,成為媒體報導焦點。
香港社會普遍認為,這場社會運動凸顯了近年通識教育課程中,鼓勵年輕人批判性思考公民責任的成效。臺灣社會言論自由,也鼓勵青少年當志工,中學生反而不關心公共事務,僅窮於應付考試,這個現象令人憂心。
「社論」青少年為何不發言?--國語日報
- 201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