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1-23【文/圖:教育部電子報小組599期】 偏遠不等於夢想遙遠,馬祖中正國中的學生,並沒有因為位處離島,就失去機會,在校長、老師的努力下,反而獲得更多資源。
教育部舉辦適性輔導列車記者會,邀請馬祖中正國中小分享適性輔導的經驗,該校國中部只有41位學生,輔導室安排每位學生每學期都與老師一對一面談,就學期間至少體驗15個職群,並開設抽離式技藝課程,以師徒制的方式讓業師帶著學生實做,全整了解職業面向。
生活與職業試探 成功結合
中正國中輔導主任曹博鈞表示,學校從生活中推動生涯輔導工作,例如法治教育活動除了介紹法律規定外,也順便讓學生了解法官、檢察官、警察等職業的面貌;性平教育也融合職群體驗,打破學生對職業的刻板印象。
此外,對一般學生依年段安排生涯發展教育課程:針對七年級學生與策略聯盟學校長庚科大辦理技職宣導、家長入班職業介紹及建置學生生涯檔案,引導學生認識自我的生涯覺察;針對八年級學生則運用馬祖酒廠、珠山電廠、南竿機場、海水淡化廠、營造廠等社區產業,進行職群闖關試探活動及赴臺校外教學。
中正國中並辦理技職科大職群體驗營活動,廣泛辦理土木、農業、汽車、機械、電子、資訊、幼保、餐飲、護理等職群體驗課程,讓學生提早了解各職群學習特色,進而描繪未來生涯圖像;最後,學生在九年級時,辦理職業達人讀書會專書分享活動,配合教育局規劃辦理抽離式技藝教育課程,請社區師傅隔週週五開設學生志願選填的水電、烹飪、木工、汽修、西點、幼保等技藝課程,提供學生多元豐富的試探機會。
縣府補助 學生每年來臺校外教學
這些年連江縣政府給學生的資源只增不減,甚至有「補助學生城鄉交流參訪計畫」,每位學生每年有6千元的校外教學補助,因此學校都會帶著學生到臺灣來進行校外教學,彌補在離島所缺乏的資訊與知識交流,今年曹博鈞為了彌補學生在農業職群沒有適合體驗的機會,特別與桃園農工合作,要讓學生有更多體驗。
曹博鈞說,在馬祖,為學生找適合的路很重要,因為馬祖只有馬祖高中,技職類只有水產養殖、航海、資訊、商管四個職群,該校的馮昱銘是對汽修職群相當有興趣的一位學生,如果不是職業試探,也不會發現他的興趣,未來可能就近在馬祖選個科念,三年空轉,現在馮昱銘知道自己的興趣,決定未來到臺灣本島就讀相關科系,高中三年可以學習更多,不會浪費。
馮昱銘因為職業試探發現自己對汽修相當感興趣,因此決定未來當個專業的汽修人員,他的母親陳淑琪表示,昱銘對學科學習不感興趣,常常遲到,但是暑假在水電行打工、現在在汽修工廠學習,卻相當認真,從不遲到早退,現在又擔任學校舞獅社社長,對事情更有責任感,看孩子可以有這樣的改變,她願意支持他。
蕭家琪與馮昱銘都是中正國中的學生,蕭家琪則是對歷史感興趣,未來將朝學術方向前進,鑽研歷史。
曹博鈞說,學校的輔導工作就必須「四輪傳動」,校長、老師、家長、學生一起動起來,中正國中就是因為親師生有很強的凝聚力與共識,因此可以順利推動。
有關中正國中推動適性輔導的影片,已經置於「愛學網」(網址:http://stv.moe.edu.tw/),歡迎讀者上網觀賞。
夢想不遙遠! 馬祖中正國中帶學生勇敢追夢--教育部電子報
- 2014-01-25
林家琪(右)與馮昱銘(左)都經過學校的職業試探,發現自己的興趣,決定未來的路,也在學校的社團活動中,展現領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