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帶「馬」地名大盤點 馬口、白馬河、走馬山、馬革道等--東南快報

  • 2014-02-01
山隴、東引白馬尊王祖廟的福州市鼓山區鱔溪村白馬王廟村民在福州名勝古蹟白馬王廟前歡慶佳節

山隴、東引白馬尊王祖廟的福州市鼓山區鱔溪村白馬王廟村民在福州名勝古蹟白馬王廟前歡慶佳節

 2014年1月31日【記者寇思琴文報導】農曆大年初一,按民間大多數人的觀點來說,馬年到了,咱就聊點與“馬”有關係的事吧!“老福州”鄭子端先生,就收集了一大堆帶“馬”字的福州地名和名勝古蹟,說要跟大夥“拱趴拱趴”。
 如果看了下面這些帶“馬”字的福州地名,也讓您想起了咱們福州與“馬”有關的典故或者其他人和事,歡迎您撥打東快新聞熱線:968977,與我們分享。
 鄭老說,在福州帶“馬”字的地名有馬尾、白馬河、白馬橋、白馬路、馬尾街、走馬山、跑馬場、馬革道、白馬路、馬鞍、馬廠街等;還有鼓山下的名勝古蹟白馬王廟。另外,還有與馬尾隔海相望的馬祖。最有意思的是,福州還有兩個叫“白馬三郎”的歷史人物。
 福州的兩個“白馬三郎”,一個是西漢年間,“射鱔版”的白馬三郎——閩越王郢第三子騶寅;一個是唐末五代十國年間,“閩王版”的白馬三郎——王審知。他們一個是騎白馬在鱔溪為民除食人巨鱔而英勇犧牲的三太子,一個是隨兄入閩,治國安邦,保境息民的開閩王。他們二人相距千餘載歷史。在福州民間,一般很多人還分不清這兩個“白馬三郎”呢。之前,福州文史愛好者王立濟先生,還專門為大夥講解過這兩個本土歷史人物。馬年來了,“老福州”們希望藉這個機會讓更多人弄清,同叫“白馬三郎”的這兩個福州歷史名人。
 除羅列出了福州帶“馬”字的地名,鄭老先生還將一些有“馬”的地名,詳細地標記出了地理坐標,想讓有興趣的市民,春節期間到福州這些帶“馬”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
 馬口——在台江區洋中街道,可通茶亭、洋中亭、延平路。
 馬尾街——在馬尾區,曾名八一六街。
 走馬山——在倉山區下渡,曾名東仁弄。
 跑馬場——在倉山區,舊時是外國人賽馬的場所,新中國成立後曾闢為人民體育場。
 白馬路——從台江區工業路紅旗飯店口向北至楊橋東路口,路西有白馬河。
 馬革道——在鼓樓區水部街道,曾名紅陽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