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1-31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桃園報導
早年玻璃瓶裝剛上市,塑膠袋尚未普及的時代,雜貨店發明用繩子捆綁玻璃瓶技藝,一次最多能綁上12瓶米酒,如今想看這等好手藝,龍潭區龍元宮前雜貨店老闆徐雙源說,只有偶爾在新人訂婚時,依循「古禮」才會看得到,很多人都沒見過這種捆綁法。
69歲徐雙源從小跟著雙親經營雜貨店,他說,民國50年之前,購買米酒、黃酒、醬油,都自備碗、瓶子到雜貨店盛裝;民國50年後玻璃瓶普及,一支一支玻璃瓶攜帶不便,便有人發明用繩子捆綁瓶子的技巧。
徐雙源手巧,捆綁12瓶米酒不到1分鐘,且相當穩固。他說,這種捆綁法不僅方便攜帶,還可以用扁擔挑,當時幾乎所有雜貨店業者都會這種手藝。捆綁方式需先將玻璃瓶平置,再用繩子圈住瓶子下半部,再往上拉,一一套住瓶口,就能將玻璃瓶綁好。他說,就連肉乾盒、紹興酒等,都可用繩子綁。
「在上面貼張紅紙,代表吉利!」他說,當年大家送禮流行送紹興、黃酒,2瓶綁在一起剛剛好。但民國60年代之後塑膠袋、塑膠籃普及,這種特殊的捆綁技巧就逐漸消失。
※ 提醒您: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酒後不開車1 聯合報 記者賴佑維/桃園報導
你看過嗎?繩綁酒瓶 被塑膠袋消滅的技藝--聯合報
- 2016-02-01
龍潭區龍元宮前69歲的雜貨店老闆徐雙源,在50年代學習用繩子捆綁玻璃酒瓶,1次綁住12瓶都不是難事。 記者賴佑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