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2 中央社 台北12日電
位於馬祖東莒島的東莒燈塔是二級古蹟,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東莒燈塔為早期石造洋式燈塔,純白色的牆身維持當年原貌,屹立近150年的燈塔見證著歷史的興衰。
連江縣莒光鄉包括東莒、西莒兩個小島,位於馬祖列島最南端,位於東莒島上的東犬燈塔,興建於西元1872年(清同治11年)。連同剛建成、尚未正式啟用的太平島燈塔,台閩地區共有36座燈塔,
東犬燈塔又名東莒燈塔,清朝道光年間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五口通商,加上咸豐年間英法聯軍戰敗之後簽訂的「天津條約」與「中英通商章程善後條約」中有關於助航設施建設的規定,同治11年開始興建燈塔,耗時3年完成。
當年燈塔的人員編制包括了外籍看守員、助理看守員與中國的看守員。外籍看守員是操控燈塔管理的主要負責人,也是行政事務實際的操作者。
東莒燈塔在民國77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牆壁厚度達到90公分,是各開放參觀燈塔中唯一由石材興建的,也是目前台閩地區古蹟中離臺灣最遠的二級古蹟,
東莒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
東莒燈塔主任張維倫說,清朝時,海關是推動洋務的重鎮,主要幹部都是洋人,因此不僅燈塔的設計與興建是由英國公司負責,一直到民國38年,燈塔主任都還是外籍人士。
張維倫說,一般來說燈塔歸給交通部門管理,不過在中華民國卻屬於財政部轄下的海關,海關管轄東莒燈塔100多年,直到民國102年才移交給交通部航港局。
東莒燈塔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半身人高、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張維倫說,當初英國工程師興建矮牆,是因為東莒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為了避免守燈人手上的煤油燈被風吹襲,才特地築起這導矮牆,讓守燈人可以低身沿著矮牆行走。
由於東莒燈塔位處偏僻,早期必須靠屋頂接引雨水儲存在地下才有淡水可用,這些設施到現在都還保留當初的原貌,是了解清朝初期洋式燈塔的重要實例。
新聞來源:http://udn.com/news/story/3/1498035-
馬祖英式風格東莒燈塔 見證歷史起落--中央社
- 2016-02-16
馬管處舉辦馬祖東莒燈塔升旗典禮,民眾可在國家二級百年古蹟燈塔與福正沙灘美景陪伴下迎新年賞日出。觀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