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兩岸經濟交流風險的方式--美麗島電子報

  • 2016-02-25
【圖片為金門,資料照】

【圖片為金門,資料照】

 美麗島電子報/童振源-2016年02月25日
 市場力量在主導兩岸經濟交流,不是台灣政府可以片面控制,台灣一定要有方法處理這類風險。再者,大陸經濟已經是全球重要生產資源,台灣不能不思考一個管控風險的方式,以便運用大陸的人才、技術與資金。兩岸政治敵對,但經濟交流卻極為密切,造成很多台灣人憂慮兩岸經濟交流會帶來經濟安全風險與不確定性。但是市場力量在主導兩岸經濟交流,不是台灣政府可以片面控制,台灣一定要有方法處理這類風險。再者,大陸經濟已經是全球重要生產資源,台灣不能不思考一個管控風險的方式,以便運用大陸的人才、技術與資金。
 管控兩岸經濟安全風險與不確定的方式至少有三類:漸進、借力、試點。透過兩岸經濟交流漸進開放的經驗檢討,台灣可以在可控制的風險範圍內逐步加大開放幅度。例如,過去開放兩岸貿易與陸客來台,都是從少量逐步擴大,以便逐步評估與管控風險。
 然而,有些開放政策結果很難逆轉,或者台灣部分產業沒有信心開放,或者台灣部分產業已經等不及漸進開放,導致漸進開放政策不可行。例如,一旦開放大陸服務業到台灣,可能造成部分台灣企業倒閉而無法回復。又例如,台灣很多科技產業抱怨開放大陸人才步伐太慢,可是開放太快,台灣社會又有疑慮,造成政策兩難。
 第二種做法是借力。台灣應該運用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安全防衛機制作為台灣的經濟安全閥。過去民進黨執政時,便利用其他國家的簽證審查機制,開放第二大陸觀光客(取得第三國商務或旅遊簽證)與三類大陸觀光客(取得第三國學生簽證或永久居留權)進入台灣觀光。這便是台灣降低經濟安全風險,又促進兩岸經濟交流的方式。
 未來台灣要開放大陸人才與企業,台灣可以借用美國的安全機制作為台灣的經濟安全閥。例如,在美國頂尖大學獲得學位或獲得工作簽證與居留權一定年限的大陸人才可以到台灣工作,在美國投資經營一段時間與規模的大陸企業可以到台灣投資。
 第三種做法是試點,台灣應在某些政策、經濟領域或地區透過漸進的方式進行兩岸經濟開放試點,以評估兩岸經濟交流的風險與成效。
 例如,台灣可以分層次開放大陸企業投資台灣。台灣可以優先開放下列類別企業等同外資企業投資台灣的待遇:有投資國外一定金額與年限的大陸民營企業;大陸高科技企業;在台灣設立全球營運總部;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這些開放對台灣經濟的風險較低、外部效益較大,比較不會引起台灣內部爭議。
 此外,台灣可以分領域開放。台灣可以先開放大陸企業投資台灣戰略新興產業或大陸尖端科技產業到台灣投資。台灣也可以對陸資分區域開放。台灣可以先開放深圳、廈門、杭州等地在國際投資金額超過一億美元的企業投資台灣,再逐步擴大到其他省市。總之,這些試點都是優先開放風險較低、外部效益較大的國外較大企業或經濟發達地區,具體評估風險後再決定擴大開放的範圍。
 如果上述類似做法仍無法獲得國內共識,金門應該是兩岸經濟整合各項政策的最佳試驗地點。除了金門之外,很多兩岸經貿整合政策可以先局部或漸進在台灣部分縣市實施,視推行結果再拓展到其他縣市,藉此極大化政策成效與極小化風險。例如,台灣可以選定特定縣市或科學園區,讓大陸投資還在萌芽的台灣新興產業。
 最後,台灣應該效法國際著名的免稅投資天堂,選定台灣一個離島(金門、馬祖或澎湖)成為國際自由資本市場,包括開放陸資與設立美元計價的股市。開曼群島只有264平方公里、人口5.7萬人,但是註冊的全球避險基金卻高達2.3兆美元,是全球第五大銀行中心,擁有1.5兆美元資產。台灣離島一時三刻無法變成開曼群島,但借鏡當地經驗與制度,必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新聞來源:http://n.yam.com/my-formosa/politics/20160225/2016022557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