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莒工業設計師陳彥吟「藍眼淚」裝置藝術作品 釋放陣陣淡藍波光

  • 2016-03-18
馬祖留學英國工業設計師陳彥吟與台灣大學海洋科學系周宏農博士共同研究設計「藍眼淚」裝置藝術作品。(圖/Dean Chen、摘自「走思客」Foot work網路雜誌)

馬祖留學英國工業設計師陳彥吟與台灣大學海洋科學系周宏農博士共同研究設計「藍眼淚」裝置藝術作品。(圖/Dean Chen、摘自「走思客」Foot work網路雜誌)

 ▲多圖/請見本報新聞網「公民新聞」單元
 【本報訊】西莒女兒、工業設計師陳彥吟(Island Chen) 以家鄉馬祖「藍眼淚」為發想,設計出 THE BLUE ISLAND「藍眼淚」裝置藝術作品,夜晚時透過室內的流線型透明體結構,釋放出陣陣淡藍波光,將帶給賞淚者震撼與驚豔。
 陳彥吟,79年次,西莒田澳陳瑞國、劉灼仙女兒,地方政府去年主推馬祖「藍眼淚」觀光,縣長劉增應思考「藍眼淚」紀念品等相關產業發展,獲悉在英國就讀深造陳彥吟著手研究裝置藝術作品,請文化局邀請返鄉演講,去年12月18日文化局夢想成真系列講座首顆主打星陳彥吟回馬祖分享如何透過「設計,放大人生格局」及經驗過程。馬管處為地方觀光發展也多次聯繫陳彥吟,並了解進度及動態。
 根據「走思客」Foot work網路雜誌Dean Chen撰述說,2012年於英國倫敦藝術大學就讀時就以家鄉馬祖「藍眼淚」為設計發想,與台灣大學海洋科學系周宏農博士共同研究及指導下,設計出 THE BLUE ISLAND裝置藝術作品,這是一個透明化的數位自然工廠,一半是機器,一半是有機體,藉由農業廢水(汙染)來養育自營的「藍眼淚」,透過透明化的生態系,來重新審思美麗的代價。
 THE BLUE ISLAND「藍眼淚」裝置藝術作品設計能讓自營夜光藻,在白天時吸取最佳養分狀態(農業廢水)及陽光,再將能量轉為生物質及新鮮氧氣;夜晚時,透過室內的流線型結構,釋放出陣陣淡藍波光。藉由這樣研究及裝置藝術品,讓大家了解「藍眼淚」的現象及美麗背後的警訊。
 ▲附註:「走思客」Foot work以分享建築/室內/平面設計/字型/文創/科技為主的網路雜誌。
---------------------------------------------------------------------------------------------------------------------------------------------------------------------------------------------------------
 ◎相關新聞連結
 ▲影音檔/馬祖日報(2015年12月18日文化局夢想成真系列講座首顆主打星陳彥吟回馬祖分享如何透過「設計,放大人生格局」及經驗過程)/攝影:馬祖日報
 ◎4-1陳彥吟在1個小時演講中,敘述個人馬祖求學,升讀大學走向工業設計經歷及留學英國過程,以及故鄉「藍眼淚」設計概念應用......。/攝影:馬祖日報
 
 ◎4-2陳彥吟舉例說明工業設計及創作理念/攝影:馬祖日報
 
 ◎4-3/陳彥吟母親劉灼仙18日晚間陪同女兒到演講會場,應文化局之邀也簡述與女兒互動及鼓勵........。/攝影:馬祖日報
 
 ◎4-4/結語/最後就選擇、成功、未來...,個人所下定義/攝影:馬祖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