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4月1日現螢光海奇景  像《阿凡達》的生命樹--深圳商報

  • 2016-04-06
4月1日深夜,西湧海灘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海潮,岸邊泛起一片螢光。 (深圳商報記者李博攝)

4月1日深夜,西湧海灘伴隨著一波又一波的海潮,岸邊泛起一片螢光。 (深圳商報記者李博攝)

 2016年04月05日 [摘要] 這兩天,西湧多家民宿的掌櫃們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曬出“螢光海”的圖片。原來自3月31日起的連續兩個晚上,大鵬新區南澳辦事處西湧海面上都泛出點點螢光色的藍點,聚集在一塊兒猶如流動的星空,令人們驚喜萬分。
 “奇景”連續兩晚出現
 這兩天,西湧多家民宿的掌櫃紛紛在自己的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發佈了“螢光海”的圖片。西湧社區沙崗村一民宿掌櫃Peter說,自己看到的那一刻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浪花湧起,一道藍光逐浪而過。腳踏在沙灘上,用力一踩,四周就會“長出”像《阿凡達》的生命樹那樣奇妙的螢光線。
 另一家客棧的“店小二”張霞一大早發微信連呼遺憾:“大清早就被西湧的螢光沙灘刷屏了,一直以為國內的沙灘是看不到如此美景的!……我也想感受腳踩星星的那種喜悅!”
 螢光海由夜光藻引起
 據瞭解,西湧位於大鵬半島最南端,擁有長達10裡的銀白色沙灘,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線”之一,更在去年底當選為廣東“十大美麗海岸”。
 西湧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過去並沒有在西湧見到過螢光海的景觀,因此本地人也覺得十分罕見。
 1日,當記者來到西湧海灘時看到的景象就沒有夜間那麼奇幻美麗,整個海面上漂浮著一條寬寬的紅色,像一條暗紅的腰帶纏在了沙灘與海面之間。
 記者昨晚獲悉,昨日下午大鵬辦事處鵬城社區較場尾海面也出現了大片暗紅色藻類聚集,到晚間也呈現出螢光海浪的景象。
 關於螢光海,科學界普遍認為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由於名叫“藍眼淚”的微生物造成的。像馬爾地夫、中國臺灣馬祖和福建平潭都曾多次出現“藍眼淚”。由於“藍眼淚”引起的螢光海通常定期出現,例如每年4月到5月在中國臺灣馬祖海灘出現的。
 而另一種則沒有這麼浪漫,與夜光藻有關。夜光藻是圓球形藻類,大量聚集時呈粉紅色。更值得關注的是,夜光藻繁殖過盛並密集在一起,可形成赤潮,對漁業危害很大。
 廣東海洋大學專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西湧出現的螢光海現象是由於夜光藻所引起的。由於一般藻類衰敗期為7到10多天,預計未來幾日螢光海現象還將持續。
 減少廢污水排放才能堵住源頭
 夜光藻的聚集是否意味著已經爆發赤潮,或者海水品質不佳呢?
 該專家指出,目前,只能判斷西湧海域屬於富營養化海區,夜光藻屬於赤潮的前身,偶爾發生不能認為海水質量變差,但如果經常發生,就要特別引起重視。因為夜光藻等藻類的衰敗過程需要大量耗氧,來不及遊走的魚或者貝類等底棲生物就會因缺氧而大面積死亡。也就是為什麼每次赤潮之後都會引發海洋生物大面積死亡。
 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了海水富營養化呢?專家認為,與廢污水的排放相關,特別是熱排放會造成海域溫度提高2℃到4℃,引發海水營養狀況的改變。因此,減少赤潮發生的關鍵在於堵住源頭,減少廢污水的排放。
 記者瞭解到,大鵬新區一直實行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近岸海水水質二類達成率保持100%,一類達成率83%。2015年底,大鵬新區以評審成績第一名成為第二批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為什麼夜光藻還會聚生呢?
 專家告訴記者:“目前,大鵬半島已經沒有廢污水排放,但海水是相通的,惠州地區赤潮近年來多次蔓延到深圳。”因此海洋生態保護應該是提倡區域合作、共同維護。
 新聞來源:http://www.gs.xinhuanet.com/news/2016-04/05/c_11185311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