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印象:出海“追淚”·坑道迷情--東南網

  • 2016-04-26

 2016-04-26 來源:東南網
 挖掘三年而成的北海坑道,形成一個井字形的結構,如今早已廢棄。在坑道中遊客可以泛舟,在黑暗的坑道內用手觸摸閃閃螢光的“藍眼淚”。本報記者 王毅 攝
 東南網4月2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劉深魁)“好吃的蚵嗲,好喝的青草茶。”馬祖北竿島,依嬤蚵嗲小吃鋪的陳阿嬤熱情招呼著來自大陸的客人。
 跟陳阿嬤一樣,馬祖四鄉五島上的村民大都已從過去的討海為生,轉變為如今的從事旅遊觀光生意。陸客的到來讓馬祖煥發出勃勃生機。
 坑道、聚落、廟宇及漁村展館,馬祖處處留著戰地文化及漁業歷史的遺痕。近日,記者隨福州榕台新聞交流協會一行來到馬祖,探訪“海上桃花源”的醉人風情。
 一生不可錯過的“藍眼淚”
 去馬祖,絕對不能錯過“藍眼淚”。
 據介紹,每到初夏時節,馬祖海面上總會泛起一陣陣藍光,在靜謐的夜色裡,藍光隨海浪波動,或追著遊艇,或伴著魚群,燦若繁星。
 雖然還沒到夏日,但既然來了,記者還是忍不住隨馬祖朋友乘船出海碰碰運氣。遊艇駛出碼頭約一刻鐘,岸上的燈火漸漸模糊,靜謐的海面多了些“皺紋”,忽然有朋友尖叫:“快看、快看,‘藍眼淚’!”只見船兩側的浪花發出耀眼的藍光,船尾則拖曳著一條長長的光帶,在海浪的拍打下,整個海面不斷閃現螢光色的藍點,猶如浩瀚的星空。
 正當大家嘖嘖稱奇之時,船頭又傳來一陣驚呼,原來遊艇遭遇了魚群,受到驚擾的魚群被遊艇追趕著高速往前遊,而這些魚兒又撞上了海水中的“夜光藻”,瞬間變得通體發亮,如藍精靈一般。一時間,成千上萬條藍色的魚,在航道兩側成群結隊地閃爍著,形成了一條條藍色彩帶,不一會兒又四下散去,像綻放的藍色煙花,美麗極了。
 導遊王春萍告訴記者,每年4到9月,馬祖海面都會出現如冷光面板一樣的藍光,這一美景實為“夜光藻”的傑作,這種單細胞生物在夜間受到刺激時,會不斷閃現藍色的螢光,並隨海浪浮動,將魚群、海浪或沿岸海水“染”成片片藍色,形成星空閃耀的奇景。馬祖人給這一發光現象起了一個很詩意的名字“藍眼淚”。
 除了出海“追淚”(追逐“藍眼淚”的風潮),在坑道內搖櫓“追淚”,滋味也是妙不可言。自去年開始,北海坑道推出夜間“藍眼淚”搖櫓行程,遊客在漆黑的坑道內,一邊搖著木舟,一邊觀賞“藍眼淚”。
 記者搖著扁舟穿行於坑道間,手輕輕滑過水面,漆黑中泛起星星點點的藍光,用槳撥動水面又激起一道道耀眼光芒,仿佛置身於星空。如果將海水捧在手心,手掌定會浮現美麗的“藍眼淚”。
 馬祖北竿鄉鄉長陳如嵐告訴記者,“藍眼淚”被評選為“世界15大自然奇景”,被譽為“一生一定要看的美景”之一。
 戰地文化:歷史和風情的穿越
 與金門一樣,戰地文化也是馬祖的一大特色。隨著兩岸關係的日益密切,當年的戰地已蛻變為觀光勝地,昔日的軍事設施也開發成觀光景點,成為吸引遊客的亮點。
 馬祖的坑道星羅棋佈,最有名的當屬北海坑道和八八坑道。位於南竿島的北海坑道,是一個在花崗岩山體中鑿出的井字形坑道,高18米,寬10米,全長740米,坑道內部可以停泊120艘小艇。沿水道繞行一周,全程約30分鐘。倘若走累了,也可坐在木舟內搖櫓滑行,聆聽拍岸的濤聲,體驗別樣的風情。水中倒影是坑道一絕,當水道上方的岩壁投射在水面後,形成另一座“坑道”,加深了坑道高度的錯覺,相當壯觀。
 八八坑道,一個在福建家喻戶曉的名字,它除了是享譽兩岸的高粱酒品牌外,還是馬祖一處坑道的名稱。打開八八坑道的大門,就像是開啟了一瓶窖藏的佳釀,酒香撲面而來。八八坑道全長200米,原為戰車坑道,後因坑道冬暖夏涼,常年維持18攝氏度左右,被馬祖酒廠接收後,改造為儲酒庫。
 步入坑道,酒香愈加濃郁,原來兩側陳列的是陳年老酒,一排排老酒甕,配上坑道內不時迴響的水滴聲,別具一番風味。“鑽一次八八坑道、嘗一口八八坑道,才能品出馬祖好風情。”馬祖酒廠董事長陳秀華說,坑道現已開放參觀,遊客可以通過飲品介紹、實物展示等方式,瞭解馬祖酒廠的前世今生。
 除了坑道,馬祖留存下來的歷史痕跡,還有遍佈島礁的炮臺、碉堡、戰車等,褪去了戰爭的外衣,如今這些舊建築、老物件展現出獨特的戰地風光,成為馬祖觀光的金字招牌。本報記者劉深魁 
 新聞來源:http://taihai.fjsen.com/2016-04/26/content_17708894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