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部隊第2代何小松:期待新政府的轉型正義--蘋果論壇

  • 2016-12-08
民國40年代靠泊在西莒青帆港澳的東海部隊海上突擊艇隊。(圖/LIFE美國記者鏡頭下的東海部隊)

民國40年代靠泊在西莒青帆港澳的東海部隊海上突擊艇隊。(圖/LIFE美國記者鏡頭下的東海部隊)

 ◎馬祖日報編按:馬祖人叫東海部隊為海保部隊(也叫游擊部隊),大陸淪陷前,先駐紮莒光,現山海一家就是海堡部隊總部,民國39年韓戰爆發,東西方對峙,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西莒成立西方公司,東海部隊發揮收集中共、蘇聯共產國家情報功能,至民國41年,東海部隊分一為三,部分調往金門,部分留在馬祖,之後逐步解散。
-------------------------------------------------------------------------------------------------------
 2016年12月07日20:01【何小松/東海部隊第二代、《東海波濤》作者】--回應張典婉女士《東海部隊誰知道期待轉型正義》
 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出「連結與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建立從國家到地方的文化保存整體政策,落實文化保存於民眾生活。再造歷史現場,將有形文化資產納入國家整體空間治理架構。
 台灣的情況極為特殊,自荷蘭、葡萄牙、明朝鄭成功、清皇朝、民國、日本,再回到中華民國。一連串的統治更迭,加上既得利益者的權位保護,衍生出國家認同、台灣地位未定論、民族感情撕裂、兩岸恩怨情仇等諸多問題。人民過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政治環境、文化多元的生活型態。鄭部長此時提出發掘並落實文化的政策,無異平地一聲雷,覺醒台灣文化的定位,與何去何從的應循途徑。
 「轉型正義」是民進黨政府施政的主要訴求,台灣今日的安全與繁榮,實有賴於當年金門、馬祖的前方防衛。而防衛台灣要付出慘烈的代價,就是無數軍人以生命與鮮血換取了台灣未被中共赤化的命運,避開了清算鬥爭、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們不禁感嘆---台灣人何其幸福。
 大部分國人都知道,金門的古寧頭戰役,是扭轉台海安全的關鍵:八二三炮戰是中止中共武力犯台的保證。殊忘卻了馬祖東海部隊數十場游擊戰爭犧牲的代價。國防部一向有意淡化其事實的原因有二:一是本位主義,不願將游擊部隊列入護台功績之列。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徒增追溯困擾,寧可讓國軍抵禦解放軍戰爭史上開個天窗。東
 海部隊的確是自組性的游擊部隊,但畢竟源自於戴笠軍統體系幹部,因情勢需要而激發愛國愛黨之士與熱血青年之共襄盛舉。國防部也列管在案,還賦予「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番號。從成軍到整編解散短短五年,正值歲月倥傯馬亂兵慌的時刻。無糧無餉,自行謀生。當時極為先進的武器彈藥,由美國中情局供給。有如一匹不需餵養的良駒,活躍奔馳在閩江口外。事後,良駒老矣主人卻不認他們。受保護的台灣民眾大都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約20年前,東海退伍老兵曾以「東海聯誼會」名義,擬向政府要求給予些實質上的補償,法案到了立法院,不談該不該補償,卻以「錢坑法案」加以汙衊性地否決,實可悲可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六十年來一直上演著,雖然主角們凋零殆盡,在強調「轉型正義」的此刻,對歷史總得有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