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環境美學講座 縣府提升公共設施整體美感--馬祖日報

  • 2018-03-23
日期:2018/03/22上午10:30
地點:縣府多媒體簡報室
攝影:吳嘉榮
 島嶼的美,除了天然的美,人為設施的規劃,也不能跟在地景觀走兩條路,尤以走觀光路線的馬祖,給自己或是給遊人一種舒適、協調、簡單、獨特的美感。縣府為提升地方公共工程及設施整體美感,開辦環境美學等相關講座,給團隊工作者一種新的概念、新的學習、新的啟示......。
 
 ◎影音相關新聞
 公共工程與環境美學協調,景觀學會副理事長鄧婉君馬祖開講--2018-03-23馬祖日報
 【記者馮紹夫報導】為提升地方公共工程及設施整體美感,縣府工務處22日特別邀請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縣府都委會委員鄧婉君主講公共工程與環境美學協調,期望工作團隊未來在規劃設計工程、公共建設考量與景觀搭配,避免突兀、不協調。
 鄧婉君表示,相較歐美、日本等觀光發達國家,台灣整體城市景觀設計明顯落後,因此我們也經常聽到「他們能,為什麼我們不能」的批評,環境美學強調「和諧」,目前各新建工程仍多偏重在耐久性、結構性等的考量,而忽略了如設施的比例、色彩、材質與整體質感,造成新建設施與在地景觀的不協調。
 鄧婉君說,許多國家或觀光發達的城市對於都市景觀的規劃都非常的慎重,如:商店招牌、牆面油漆、道路設計等都有嚴格規範,像馬祖街道商家的招牌、最近新設的解說牌、道路護欄等,與馬祖山水景觀對比顯得不協調,對馬祖景觀帶來負面影響。
 鄧婉君建議馬祖可以先從「色彩管理」開始進行規範,辦理馬祖地區的色彩計畫,並擬訂設計準則作為規範,同時落實現場勘查比對程序,考量整體景觀設計,最後則是從生活中培養美學觀念,多看、多聽,自然而然會察覺環境哪裡有問題,再從中提出改善方法。
 縣長劉增應重視這次講座,所有單位派員參加22日上午10時30分在縣府多媒體舉行視覺美感與環境美學講座。秘書長張龍德表示,「美」是一個很主觀的東西,但其中必有脈絡可循,現在公共工程不能再只侷限於功能,而是要功能與美觀兼具,也是縣府工作團隊未來在建設上的重要指標,未來將再舉辦類似講座,讓團隊持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