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引旅台音樂家張龍雲12日心肌梗塞猝逝 親友惋惜與不捨--馬祖日報

  • 2018-08-13
文化局2015-12-11「人文講座」壓軸場,張龍雲(左立者)與弟張龍德(右)在馬祖文物館演藝廳分享他自身學習音樂歷程。(圖:馬祖日報資料圖片)

文化局2015-12-11「人文講座」壓軸場,張龍雲(左立者)與弟張龍德(右)在馬祖文物館演藝廳分享他自身學習音樂歷程。(圖:馬祖日報資料圖片)

 馬祖日報編按:東引旅台鄉親音樂家張龍雲(46年次)12日下午因心肌梗塞猝逝,噩耗傳至馬祖,親友深感惋惜與不捨,其弟縣府祕書長張龍德下午3時多接獲家人電告後致電縣長劉增應,下午4時班機趕往台北,劉增應表示驚愕和哀悼。
 張家子女6人,張龍光(2度獲金鐘獎最佳編劇)、張龍清(貿易事業)、張龍珍(國中退休教師)、張龍明(已歿)、張龍雲、張龍德,兄弟在永和自建大樓同住,1樓為共用空間。他們兄弟感情融洽,張龍雲、張龍德外貌神情最像。
 張龍雲,美國曼哈頓音樂院學士、碩士,茱莉亞音樂學院演奏碩士,專長演奏低音管(Bassoon),曾擔任台北愛樂管弦樂團低音管首席,2006年接任台北愛樂室內及管絃樂團音樂總監,現任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馬祖2011年藍海的故鄉-馬祖音樂會走進台北國家音樂廳首演,以及台北愛樂近年推動馬祖樂劇及演出,張龍雲也是幕後推手之一。
----------------------------------------------------------------------------------------------------------
 2018/08/12 20:13自由時報〔記者凌美雪/台北報導〕國內知名低音管演奏家,也是台灣第1位獲美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提名的音樂家張龍雲,驚傳12日下午3點57分因心肌梗塞病逝永和耕莘醫院,享年61歲。張龍雲的弟弟張龍德證實這個不幸的訊息表示,張龍雲原無心臟病史,事前亦無徵兆,是於12日下午於自家中昏倒,經送醫不治,家人與好友皆深感震驚與不捨。
 46年次張龍雲,不僅音樂造詣備受肯定,在音樂圈素有被譽為「康樂股長」的好人緣,任何聚會只要他登高一呼,大老們也都會高高興興地赴會,可以說音樂圈很多好朋友因為他而關係緊密。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表示,下午聽到消息,實在不敢也不願相信,直到跟張龍雲家屬確認之後,才「好像不得不接受」。
 朱宗慶說,前幾天還有碰面,所以剛聽到消息時簡直認為是開玩笑,這麼健康活躍的人怎麼會說走就走?朱宗慶表示,張龍雲的音樂專業無庸置疑,而且,他不僅跨越古典、流行、戲劇,還是國內音樂家之中具備與國際連結能力的重要人物,此外,他也很不吝於提拔新人,也是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從有音樂系發展到成立學院的推手。上週「夏綠音樂營」在南科大舉行,張龍雲還親自回國參加結業式活動。
 ◎相關新聞
 馬祖人文講座壓軸場/張龍雲主講《東引小孩闖進百老匯的傳奇》--2015-12-12馬祖日報
 【記者曹重偉報導】縣府文化局2015年度《人文講座》壓軸場次,邀請黃金傳奇人物,音樂界馬祖之光、東尼獎提名第1人:張龍雲主講《東引小孩闖進百老匯的傳奇》;一場音樂與感性的對話。從學習音樂過程的甘苦,如何領略古典音樂之美,跨越古典與流行音樂的鴻溝,引領孩子進入音樂世界,尋找馬祖新世代另一個音樂奇蹟。
 他出身東引,島上沒見過樂器,15歲才學五線譜,27歲就從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拿到低音管演奏碩士。2015年掛名聯合執行製作人的百老匯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入圍東尼獎12項提名,該劇為台灣真正參與百老匯的製作,並入圍美國戲劇界最高榮譽東尼獎第1人,最後抱回4座獎項,更是台灣第1人,是馬祖之光。
 張龍雲1957年生於馬祖東引,因為是離島的保送生,張龍雲到台北就讀國立藝專,主修低音管,之後考進台灣省立交響樂團(今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擔任低音管首席,隔年出國,先到曼哈頓音樂院,後考上茱莉亞音樂院碩士,畢業返國教書,現為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藝術學院院長。
 美國音樂劇製作公司「百老匯亞洲」(Broadway Asia)總裁馬克找上他,希望他能幫忙亞洲區的音樂劇製作與推廣,當時的他也正為學校籌備流行音樂系,希望可以把音樂劇的製作跟培訓帶進台灣,對美國人來說,亞洲跟華人就是大市場,雙方一拍即合。果然首次合作就讓百老匯經典《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入圍東尼獎。「不過這只是開始,」張龍雲說得輕鬆:「我不覺得這獎對我很重要,就只是把專業展現出來」。他製作的音樂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入圍東尼獎,最後抱回4座獎項,是台灣首見,問他成功祕訣,「就是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他笑,眼裡卻有滄桑。
 雖說人生如戲,但真走一遭也沒那麼簡單。1個完全沒有音樂基礎的離島小孩,誤打誤撞的進入古典音樂世界,更奇蹟式的從茱莉亞音樂學院這座世界級音樂殿堂獲得演奏家文憑。如今在音樂界幾乎無人不曉的張龍雲,交友更遍及兩岸及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