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解開藍眼淚之謎 海大蔣國平研究夜光蟲成果講座--馬祖日報

  • 2019-12-13
日期:2019/12/11上午10:00
地點:馬中4樓會議室
攝影:吳嘉榮
 馬中邀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蔣國平主講解開馬祖藍眼淚之謎-夜光蟲,讓水產養殖學程學生更加了解在地觀光資源藍眼淚。蔣國平表示,夜光蟲大量出現為植物性浮游生物所誘發,為一自然界微生物食物網循環所造成的物種交替現象,非海域污染生物,更不應該視為有害赤潮生物。

 ◎影音相關新聞:
 馬中藍眼淚和龍蝦研究成果講座,海大教授分享自身專業--2019-12-12馬祖日報
 【記者吳嘉榮報導】馬祖高中邀請海洋大學學者教授進行講座,分享其自身專業,說明馬祖藍眼淚和龍蝦飼料開發研究成果,加強水產養殖學程學生相關養殖技術及基本知識,以及更加深入了解在地觀光資源藍眼淚。
 藍眼淚和龍蝦研究成果講座11日上午於馬祖高中4樓會議室召開,由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特聘教授蔣國平主講解開馬祖藍眼淚之謎-夜光蟲,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黃博鈺介紹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龍蝦幼苗凝膠飼料開發等議題。
 馬祖藍眼淚成因方面,蔣國平指出,在馬祖沿岸、坑道的海面上發出夢幻的藍光,經過研究團隊105年4月在介壽澳口利用單離培養發現螢光生物為夜光蟲,同時7月份在福澳港與介壽澳口周遭海域,利用浮游生物網進行大規模樣本採集定序,也證實馬祖藍眼淚現象確實為夜光蟲所造成。而夜光蟲大量出現為植物性浮游生物所誘發,為一自然界微生物食物網循環所造成的物種交替現象,非海域污染生物,更不應該視為有害赤潮生物。
 龍蝦飼料研發方面,黃博鈺表示,龍蝦屬於高檔水產食品,除了捕撈產量減少的關係,無法完全養殖化也是主要的因素,龍蝦養殖以捕撈幼苗至成蝦為主,幼苗以印尼產量最多,幼苗多銷往越南、大陸及台灣業者培育。對於龍蝦養殖技術,學校也積極投入研究,在龍蝦幼苗培育上開發出凝膠飼料,它在水中不易流失及破散,不會浪費和造成新污染,同時也便利龍蝦幼苗攀附在上並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