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海大成功研發龍蝦餌料 發表會宣布全球首次--馬祖日報

  • 2019-12-26
日期:2019/12/25上午09:30
地點:海大基隆校區行政大樓3樓會議室
攝影:宋志富
 海大率全球之先,開發龍蝦人工餌料,穩住最關鍵60天小蝦期,拚5年內完全人工養殖。龍蝦在全世界年產量30多萬噸,人工養殖不到百分之一,研究發現餌飼料在不同成長期,營養需求調配須不同,以及10多次脱殼需要演蔽物。
 這項發表會由海大海洋中心研發長陳歷歷報告,海大校長張清風、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出席及接受媒體聯訪。現場錄下40分鐘場景,提供讀者分享海大龍蝦復育成功研發人工餌料及馬祖藍眼淚最近調查紀錄及分析。

 ◎影音相關新聞:
 全球首例/海大突破人工養殖困難,成功研發龍蝦餌料--2019-12-26馬祖日報
 【本報訊】海大繼「藍眼淚」人工繁殖技術之後,開發成功龍蝦人工餌料,宣布在龍蝦復育相關研究達成關鍵性突破,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校長張清風說,他預估5年內可從龍蝦苗養到成蝦一條龍養殖成功,也是繼馬祖「藍眼淚」後,為馬祖產業再立功。縣長劉增應表示,海大馬祖校區成立,不僅是馬祖進步象徵指標,從藍眼淚解密、淡菜研究至龍蝦復育研發,對島嶼產業具升級效益及帶動發展;議長張永江回顧過去東引龍蝦撈捕場景,他強調龍蝦養殖成功,是東引海上黃金。
 海大舉辦馬祖海域棲地及資源保育計畫成果發表會25日上午在基隆校區行政大樓3樓會議室,由海大校長張清風主持,縣長劉增應、議長張永江、縣府產發處長劉德全、漁業署漁政組副組長劉家禎、科長沈珍珍、技士陳思樺等出席,分別由海大海洋中心教授蔣國平及研發長陳歷歷發表藍眼淚及龍蝦復育相關研究成果,並接受國內電視及各報記者聯訪。
 劉應增表示,龍蝦養殖成功是非常困難的事,海大在人工餌料有重大突破,東引北海坑道環境已整理完成,期待海大實驗室培養成功的幼苗將來移到北海坑道半天然環境讓牠長大,養7、8個月要是能長到500公克,經濟效益無限大,希望很快就能看到成果。
 負責龍蝦復育養殖研究海大研發長陳歷歷表示,龍蝦屬於高經濟價值的水產品,每年全球龍蝦產值超過60億美元,但由於龍蝦還不能完全人工繁殖,目前龍蝦養殖主要還是要靠野外捕撈,造成野外數量日漸減少。
 然而龍蝦養殖的困難因素包括,因過度捕撈造成種蝦體型偏小,缺乏健康種蝦及品質好的卵,且孵化率不高,同時葉狀幼體浮游時間長,要人工養成到透明玻璃苗的技術困難,加上成蝦成長緩慢,脫殼時在腸胃道及殼硬化前需要掩蔽物,最關鍵的是,在人工養殖過程中,不同生長期的龍蝦缺乏適當的人工餌料餵養,也讓養殖面臨重重困難。
 陳歷歷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市場上常見的波紋龍蝦,研發中性浮力凝膠餌料,可以根據不同生長期龍蝦的特性與需求,調配專用的營養配方。陳歷歷強調,一般養殖的生物餌讓龍蝦吃的多但吃的不夠營養,人工餌料不僅可以讓龍蝦吃的飽,也能給龍蝦更多的養分,同時人工餌料可以根據不同幼苗期提供複合式的養分強化免疫,不但比生物及新鮮餌料成本低也方便保存,更可以避免飼料擴散與水中,保持水質狀態。
 陳歷歷說,目前研究團隊研發的人工餌料已經可以讓龍蝦從卵孵化到葉狀幼苗養成超過兩個月,這是全球首次開發成功的龍蝦人工飼料,相信未來要達成龍蝦完全養殖將是指日可待。
 另外,海洋中心教授蔣國平表示,2016年起海大研究團隊開始針對在馬祖沿岸、坑道的海面上發出夢幻藍光的「藍眼淚」現象進行深度研究,除了證實馬祖藍眼淚無毒之外,也已掌握了人工繁殖技術,現在繼續研究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