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1/28下午14:00-12月13日
地點: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
資料: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今年徵選10位年輕藝術家前往津沙、鐵板、塘岐、大浦等4個村落駐村,在今年9月、10月各利用1個月時間在馬祖生活並進行創作計畫,吸收了豐富的創作能量後,再以各自專長藝術創作形式產出多元樣貌的作品。
他們除了在1個月駐村取材創作,也在地社區開辦工作坊課程與成果展演。11月26日在台北共同展出,11月28日開幕式,展至12月13日,作品重新整理與延伸創作,讓台灣民眾認識馬祖在地文化特色,經由藝術家第三者之眼重新詮釋,發掘不同文化相異性與奇特處。
◎影音相關新聞:
竹美館「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成果展,濃濃馬祖特色風情--2020-11-30馬祖日報
【本報訊】「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成果展在北市萬華老街展出,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島嶼對話-馬祖文化交流計畫內容之一「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成果展11月28日開幕式,現場洋溢濃濃馬祖特色風情。這項展覽至12月13日。
這項成果展11月26日起在北市剝皮寮歷史街區展出10位創作者馬祖駐村作品,11月28日下午2時開幕式,由新竹生活美學館館長高平洲主持,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系教授謝鴻均等藝壇人士,以及馬祖旅台藝術創作者周碧玉、劉玉燕、陳天利等到場觀賞。
「藝術游擊」藝術家馬祖駐村今年徵選10位年輕藝術家前往南竿津沙、鐵板、北竿塘岐與東莒大浦聚落等4個村落駐村,藝術家接替在今年9月、10月各利用1個月時間在馬祖生活並進行創作計畫,吸收了豐富的創作能量後再以各自專長的藝術創作形式產出多元樣貌的作品。
藝術家除了在1個月內進行取材創作,也在地社區開辦工作坊課程與辦理成果展演。11月26日在臺開展的駐村成果展,藝術家將馬祖現場展出的作品帶回台灣展出,作品除了維持原地作品樣貌外,也重新整理與延伸創作,讓台灣民眾能藉由作品,認識馬祖在地文化特色,經由藝術家的第三者之眼重新詮釋,發掘不同文化的相異性與奇特處!
展出10位藝術家為楊蕙瑄、江佩津、邱雍晉、王盈穎、鍾志文、倪苑茹、李育貞、李奕芃、陳昱榮與楊志雅,各自有不同創作專長,進駐小島體驗不同的風貌與生活,產生文化衝擊,也讓跳脫日常生活的藝術家,用更敏銳的觀察力激發出不同的創作。
從創作的作品中,能看出馬祖的自然景觀、閩東文化、戰地背景與海洋環保都是觸動藝術家著手的創作主題,幾位藝術家也著重以「記錄」生活的方式來構畫作品,顯見馬祖地域的特殊性,是讓藝術家在意並在駐留期間想留住並記憶。
楊蕙瑄《20 DAYS聲音散策》混音編曲、李奕芃《馬祖的時間》每15分鐘照片紀錄、陳昱榮《界域外的風景》的攝影、江佩津《紀錄的形式》實驗各種型態的生命記憶、鍾志文《地方練功計畫》每日身體與地景的對話、楊志雅《和我吃飯吧!餐桌交換上菜囉!》家庭料理食譜紀錄,都呈現在地紀錄與時間進程的反思;而海洋與環境保護的重視也呈現在倪苑茹《大海之母的孩子與她的眼淚》對海玻璃的踏查、王盈穎《拼貼北竿》野草採集、李育貞《串連浪花裡的點點》生活與海的關係、邱雍晉《眺島.片斷》壓瓦石暗喻環境破壞。
剝皮寮歷史街區位於台北萬華康定路上,有著百年清代歷史街道、拱型紅磚牆、雕花窗櫺,串聯起昔日風華憧憬,宛如走入電影艋舺的故事情節裡,訴說著這塊土地上的點點滴滴。
影音/島嶼創作 竹美館藝術家馬祖駐村成果台北展--馬祖日報
-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