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看金馬 未來在觀光

  • 2003-10-21
   金馬開放小三通後,並未如預期替金馬地區人民爭取到經濟上的強大效益。淡江大學教授張五岳在座談會上提出,未來金馬地區應該發展有前瞻性、且從歷史眼光上著眼,具備相當戰略意涵的「觀光事業」;他指出,從過去冷戰時期一直到兩岸和平共存,金門存在著難以取代的獨特歷史地位,因為這樣的歷史地位,使得金門很容易成為和東、西德柏林圍牆、南北韓三十八度線一般同等價值的觀光景點。   張五岳表示,金馬地區民眾,在政治立場上無庸置疑地絕對支持台灣,也習慣在自由、民主、法治運作的社會制度中求得生存發展;但不容諱言地是,若從基本生存的經濟角度來看,金馬地區因地理位置的關係,在經濟物質上,依賴大陸的密切程度其實不下於台灣。  張五岳認為,金馬地區從現實面上來看,是不可能取代兩岸通航,成為兩岸貨運中繼站,或是人員大規模的接駁轉運站,如果有這樣的想法,那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他表示,要提升金馬生活與經濟水準,應該集中資源致力發展觀光才是正途,因為「觀光才是金馬最大的產物」,如果將資源集中於觀光上,其實也等於是一種人員的轉運。  張五岳強調,不管兩岸將來有沒有進行大三通,若有人希冀金馬扮演兩岸人員、貨物大三通的中繼角色恐怕太過樂觀。張五岳說,金馬地區僅約有五萬多名人口,如果能用心經營觀光業,致力於吸引外地觀光客消費,如此絕對足以支應當地人民的經濟生活。張五岳指出,金馬與大陸歷經冷戰、國共內戰「單打雙不打」,一直到現在,金、廈已經能互放煙火展現和平,歷史發展的軌跡毫不遜色於柏林圍牆。  警大教授謝立功也指出,「小三通、大三通,但金馬居民口袋卻空空。」小三通或大三通或許帶來很多便利,但相對我們可能也必須付出諸多社會成本。他認為,推動「套裝旅遊」確實可以促進金門與對岸關係的良性互動。  對於座談會與談人紛紛發言肯定金馬發展觀光的議題,經建會簡任技正謝敏文則是強調,離島開發觀光一直是政府開發投資的主軸。怎麼樣可以將金馬地區的歷史文物、觀光景點包裝得更有價值、發揮創意並吸引觀光客,讓旅客人數提升,也不至於讓未來大陸民眾來金馬走一趟後,不會覺得和他們在大陸看的景物沒什麼兩樣,否則意義就不大。  中國時報社長林聖芬強調發展金馬觀光是大家的共識,但可以評估透過兩岸關係條例修正後的復委託機制,由業者與廈門對口單位協商,發展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套裝旅遊行程,讓雙方共創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