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平 在福建,從閩北到閩南有三個南少林寺,分別位於福清、莆田與泉州,每一個南少林寺的住持都堅稱: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但歷史則記載,南少林寺只有一家別無分號。真正的南少林寺究竟何在?迄今福建現存的三個南少林寺還在爭奪「正統」,看起來大家都不想輸。 南少林寺的源起,是唐太宗李世民時,東南沿海盜賊肆虐,民不聊生,太宗命嵩山少林曇宗和尚協剿,曇宗遂派道廣和尚等十三棍僧率五百兵僧南下平亂。之後,道廣等和尚即在福建創立南少林。清初紅花會聚眾南少林反清復明,遂遭清廷徹底焚毀,可能是太徹底,甚至南少林的遺址何在,也難以探尋。 從福州搭車一個多小時,到了福清,再經過半個多小時的蜿蜒山路(沒有當地人帶路還真找不到),在東張鎮少林自然村看到一方水潭,這就是福清南少林的放生池了,跨越放生池上的小橋,就看到重新興建的寺廟,門口牌樓大剌剌地寫著「南少林寺」。這些新蓋的廟不能證明它就是南少林。在寺裡的和尚指引之下,我們沿著一條荒煙漫草的小徑,找到了南少林遺址。這些遺址不要說沒有房子的形狀,連牆壁都不能用斷垣殘壁形容,根本就只剩下幾塊磚還立著。地板,也不能稱之為地板了,雜草早就穿透出來展現生命韌性。還算立體的遺跡,是一個和尚墓,當然也只是幾塊磚砌著。 莆田南少林離市區就近了,不過十幾分鐘車程就看到一塊偌大的牌樓,上頭也老實不客氣的寫著「南少林寺」。車經過牌樓不久開始爬山,山路曲折不輸北宜九彎十八拐。到了海拔將近六百公尺,出現一塊平地,莆田南少林就到了。廟,也是新建的,所以也不能證明什麼。朱紅色的廟牆上,右書「禪宗武林」,左曰「阿彌陀佛」。剛進廟門,是乾涸見底的放生池,管理委員會的黃志杰說,當初挖掘的時候,在放生池裡發現木梅花樁,證明此地乃武學重地。遺跡陳列館有石槽三具,槽緣還有「僧兵」、「諸羅漢浴煎茶散」等刻字,這是僧人練武跌打損傷之後用草藥浸洗藥澡之池。寺中尚有燒黑之不規則撞鐵器,證明此寺曾遭火焚。遺跡還包括上刻「王」字之屋角,證明此廟乃御准興建之廟,否則誰也不敢冒著殺頭大罪僭越稱「王」。 泉州的南少林離市區更近,才出市區沿著少林路,兩、三分鐘車程就到泉州少林寺。泉州南少林不如前面兩個少林寺狀闊,福清、莆田南少林少說還有三、四進,泉州南少林就只有一間新廟(當然,住持釋常定心中也有遠大的計畫;不過,還在籌錢)。問起泉州南少林有沒有遺跡,釋常定斬釘截鐵的說有。過去少林路上有一大串牌樓,而且,挖掘的時候也發現古井、唐代柱礎、塔蓋等遺跡。雖然這些遺跡不是被毀就是已經搬走,但是都有相片為證。 大家都有遺跡,但是大家的遺跡似乎都不是直接證據,因為,這些遺跡沒有哪一個找到「南少林寺」幾個字。論地形,三個南少林都說自己跟嵩山相似;論地名,三個南少林前前後後都有自古以來和寺廟有關的地名。論鄉野雜談,三個南少林附近的耆老、文史工作者都言之鑿鑿。論武功,福清有散打套路,有嵩山武僧坐鎮;莆田有南少林武僧團,其中七、八位武僧得過大陸全國武術獎項;泉州有五祖拳、五節花拳、少林五祖門太祖拳等等;三家南少林都稱「少林武功冠天下」。論住持,福清有嵩山戒律院永國方丈;福清有八十多歲的嵩山少林素喜禪師;年輕的泉州釋永定說,就是因為福清、莆田南少林跟北少林素無淵源,才特意請來嵩山少林和尚南下助陣。 三家南少林公說公有理,婆說婆也有理。探訪完三家南少林之後,發現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香爐裡的香煙稀稀落落,除了寺廟建築之外,幾乎沒有寺廟的氣氛。如果廟裡沒了香火,爭的又是哪樁!是為觀光資源?是為武林地位?還是為了宗教信仰?或許出資贊助福清南少林的張文彬(福建西山文武學校總校長)說得實在,是為「謀生」! 就記者來看,誠心的祝願佛門廣開,三家南少林都是真的!阿彌陀佛!
南少林「鬧三包」 阿彌陀佛不說話
- 200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