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公投 不悅未消憂慮也未消

  • 2004-02-01
(中時電子報)
   華府人士指出,美國副國務卿阿米塔吉在北京的談話,說明美國仍然對台灣舉行公投的動機有若干質疑,仍然認為這兩個公投題目沒有必要,也仍然對台灣執意舉行公投表示不以為然。尤其這些話出自被視為對台灣最友好的阿米塔吉之口,格外值得深思。

  這是台灣公布公投題目後,美國官方首次正式回應。美國國務院官員說,阿米塔吉的談話十分清楚,無需再予補充。綜觀問答全文,阿米塔吉始終懷疑台灣何以要舉行公投,例如他說,公投是要決定有爭議的重大議題,可是台灣要辦的公投,「似乎既不分歧、也不困難」,令人不得不懷疑台灣的動機何在。

  其實阿米塔吉自己回答了這個問題,答案是「選舉」。這個答案,是和其他國務院、國家安全會議官員維持一致口徑。不但美方如此認為,卅日的國務院例行簡報會後,幾位日本記者也圍著台灣記者,討論「公投到這個地步,到底是增加陳水扁總統的得票,還是減少?」

  阿米塔吉瞭解台海事務,也被視為對台灣至為友好。事實上,他是與台灣高層通電話最多的美國政要。陳水扁總統、副總統呂秀蓮、行政院長等人過境美國時,都曾接到阿米塔吉的電話問候,包括陳總統最近這次過境紐約。可是卅日的訪談中,被問及「為何台灣領導人不能清楚理解美國的訊息」,阿米塔吉的回答並未看出對台灣當局的信任,而是回答說「你必須問台灣的領導人」。這個答案呼應了稍早另一位官員的說法,當時被問及陳總統是否認真看待美國的立場,這位官員的回答是「我希望如此」。

  阿米塔吉形容台灣推動公投的情況是「變化多端」,這令人想起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理曾經形容過的:「台灣的公投就像飛靶」,令人難以捉摸。

  剛公布公投題目時,華盛頓時報曾說,「公投題目顯示陳總統想擺脫他最近予人難以捉摸、莽撞、存心要跟中國找碴的印象」。可是時隔兩星期,顯然美國對公投仍然存疑,仍然要「繼續研究」。而且不但要研究用字,而且要研究全貌,研究台灣「如何在內政上利用(公投)」。智庫學者說,美國即使不反對,但並不代表接受,最多只是「容忍」,美國的不悅並未消除。

  不但不悅未消,憂慮也未消,包括中共並未承諾三二○前不升高緊張態勢,因為中共擔心公投一旦走出第一步,將來難保不出現其他議題。美國也有同樣的憂慮。因此,台灣是否向美國有其他承諾,例如僅此一次,不不為例?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短期再度訪美目的何在?這些意味公投議題仍要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