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新聞網)
俗稱小金門的金門縣烈嶼鄉,在不到十五平方公里的面積上,除了金色的沙灘,夕陽下黃橙橙的紅高粱,還收藏著「台大漁村服務隊」對島上風土民情的記憶與情感。
台大漁服社,每年利用寒暑假,到漁村、鄉村探訪獨居老人,並舉辦國小、國中「生活育樂營」等社區服務工作,廿幾年來,服務據點遍及綠島、台東、雲林、嘉義、澎湖及金門。目前,漁服社以寒假的「金門縣烈嶼鄉」及暑假的「澎湖縣七美鄉」服務隊為主。
台大漁服社的服務成績今年獲得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大專青年社會服務獎」,同時也在天下雜誌主辦的「三一九鄉鎮服務比賽」連續兩年蟬聯第一名。
台大漁服社社長李嘉苓,想到一月卅日就能重返金門烈嶼鄉看「印伯」,開心得連說話都變得有勁。印伯是她去年第一次去小金門認識的獨居老人,七十多歲,住在青岐村,家當僅有一盞燈、一張床、一張書桌,連喝個熱水,都得自己拎熱水瓶到鄰居家要。
李嘉苓和印伯聊天,說到過往辛酸,印伯不禁流淚,他一邊從書桌裡找出一個牛皮紙袋,然後拿出一張照片。那是漁服隊去年寄來和他合拍的照片,隊員寫上問候語,從台灣寄給老人家。但印伯不識字,不知卡片寫什麼;等了一年,新的漁服隊員來了,才能念給他聽。
李嘉苓說,當她念到:「印伯,看你種菜,身體還不錯,要好好保重……」她已經哽咽,強忍眼淚,才把卡片上的字念完。她說,過了一年,印伯身體已不如前,憔悴許多,直到今年暑假她到小金門探勘,看到印伯氣色不錯,她才放心。
漁服隊除了陪獨居老人聊天,也幫他們按摩,並贈送一包日常藥品,希望藉由關懷,讓老人家快樂;也舉辦老人同樂會,拉近老人間的感情。離開前,他們會將探訪結果做成紀錄,提供當地衛生所參考。李嘉苓希望,即使服務隊離開了,老人可以彼此照顧。
「漁服社的人來來去去,但那裡的人卻一直記得我們。」台大電機系三年級邱其奎說,他去年參與澎湖七美服務隊,「到了碼頭,就看到小朋友在那裡等我們。」
漁服隊透過戲劇、編曲,把課本知識巧妙帶入,引起孩童學習的興趣。去年漁服社,募集一千三百本新書,送給七美圖書館。
邱其奎笑說,當初他是被學姊拉來參加漁服社,本來對「服務」沒什麼興趣,但經過兩次出隊,如今,他閱讀金門、澎湖等歷史相關書籍,關心偏遠地區教育問題,以前對老人總是不耐煩的他,也變得主動關心。台大漁服隊讓許多年輕學子脫胎換骨,也看見人生真相。
台大漁服隊 送愛到離島
- 200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