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王綽中/台北報導 台灣大選結束,北京對台系統醞釀檢討當前對台政策,甚至傳出對台部門人事可能有所調整。與此同時,繼日前上海對台學者批評中共對台政策後,北京涉台學者昨天也撰文,要求中共當局反思對台政策,今後要「果斷決策,勇敢面對,因應形勢,相互為用」。
陳總統以過半數選票當選,對中共統一進程而言,是再一次重大挫敗。近日,香港媒體就曾傳出,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可能去職,對台系統人事也將進行調整。
資深中共對台智囊李家泉昨天在香港「大公報」撰文說,長期以來大陸對台工作「文未能收台灣人民之心,武未能奪台獨分子之志」,而且,此兩者又是相互影響的。今後大陸在這方面自應有所反思,果斷決策,勇敢面對,因應形勢,相互為用,不可讓「台獨」分子得逞。
雖然中共此次並未明顯介入選戰,但曾經擔任北京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的李家泉說,「主獨」和「反獨」兩大派的鬥爭形勢,使人深感兩岸關係存在諸多深層次的矛盾。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兩種「悲情」的對立。台灣歷史上的不幸,與整個中國與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不幸是分不開的,並且是這整個不幸中的一個特殊與慘烈部分。台灣人民所憤恨的在一些別有用心者的扭曲、誤導和煽動下,則被引向大陸的政府和人民。
二是兩種「方向」的對立。歷代中國領導人從未忘記統一的大責重任,希望早日結束中國的分裂狀態和歷史的不幸。而反觀台灣,自「兩蔣」時代到李登輝和陳水扁後,則不僅是「反共」,而是既「反共」又「反華」,一心要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三是兩種「和平」的對立。大陸為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振興,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而台灣繼李登輝的「兩國論」後,陳水扁又提出「一邊一國論」,要求大陸放棄對「台獨」用武。
四是兩種「緊迫感」的對立。由於兩岸長期分據,台灣中國意識已逐漸淡薄,加上李登輝和陳水扁人為地推行「去中國化」運動,越來越多的人已產生認同危機,大陸深感統一大業不能再拖了。而在台灣的一些分裂主義者看來,由於大陸的崛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內外諸種因素的變化,「獨立建國」的時間也不能再拖了。
大陸智囊 促當局反思對台政策
- 200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