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知識分子 比較短命

  • 2004-04-05
 (中時電子報)大陸新聞中心/台北報導 據「光明日報」報導,中國大陸知識分子平均壽命為五十八歲,低於全國平均壽命十歲左右;北京中關村知識分子平均死亡年齡為五十三點三四歲,比十年前縮短了五點一八歲。
 報導說,「高智慧、低體能」是人們對知識份子群體的描述。「生活壓力大、生活負擔重、精神包袱沉」這三座大山是造成中年知識分子過勞死的主要原因。

 上海社科院最新公布的「知識分子健康調查」指出,北京科技人才高度集中的中關村平均壽命為五十三點四歲,比北京知識分子平均壽命少了五歲多,比十年前二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北京市民平均壽命七十五點八歲,更足足少了廿歲。

 新聞工作更是一個短命的職業。上海十家主要新聞媒體前年聯合調查結果顯示,新聞工作人員死亡年齡集中在四十至六十歲年齡段的占七八.六%,平均死亡年齡為四十五點七歲。有人根據他們辭世的年齡特點,總結出「四十九歲現象」,而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仍然是中年知識分子體質下降、勞累過度等。

 上海市黃浦區中心醫院內科副主任樊雨良說,五十歲對知識分子來說,是耕耘和收穫的黃金時期。表面上看,不少中年知識分子的病死是猝發的,但病因卻是積累的、漸成的。

 華大理工大學的張玉峰說:「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個頂樑柱」,中年知識分子在社會和家庭中的「頂樑柱」角色是固定的,他們承擔的社會壓力和工作任務是最重的。這個年齡層的「頂樑柱」猝然離世,不僅是個人和家庭的損失,更是社會和國家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