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民 打造中國外交官新形象

  • 2004-04-06
  (中時電子報) 於慧堅 兩岸外交戰打得你死我活,在台灣提到大陸的外交官,腦海裡就算沒出現「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至少也會是「凶神惡煞」、要把台灣吃掉的「狠角色」。不過,第一次見到大陸外交學院院長吳建民,他所流露文質彬彬的氣質與平和親切的態度,立刻推翻了我的想像。
 也許是曾派駐歐洲長達十五年,又長期浸淫於法國文化有關,吳建民一身得體合宜的穿著,加上舉手投足間流露的自在,讓人很自然留下好印象,而我們的話題也就從「形象」聊起。

 儘管近年來大陸發展得十分快速,但中國領導人或高官,還沒有請專人來替他們「形象顧問」的概念,也因此在國際場合出現一些小動作,像是在大庭廣眾下從口袋裡拿出梳子就梳理頭髮、或一身深色的西服搭配白色襪子,在在讓老外感到意外彆扭。

 四十二年半的外交生涯,外國人怎麼看中國人,吳建民想必感觸良多。今年,吳建民在外交學院開了一門「交流學」課程,因為他發現,中國人還不太會交流。從握手怎麼握、衣服怎麼穿、西餐怎麼吃,到談話禮儀,把自己從外交場合觀察到的許多實例,傳授給未來有志投入外交工作的學子。

 中國有一段特殊時期,人民以當個「大老粗」為榮,遺留了不少後遺症,像是語言的使用不夠精確、和人交談時習慣以手直指對方。吳建民認為,現在中國每年超過兩千萬人出國,而同時則有一千多萬外國人赴大陸旅遊,不懂得交流社會將很難向上提升。

 形象之外,吳建民還特別重視「察言觀色」的能力,他認為時時刻刻養成觀察的習慣,可以學習別人的優點、或警惕自己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他年輕時曾經給當年的總理周恩來當過翻譯,透過幾次近距離觀察,讓他獲益良多。吳建民透露,周恩來接見外賓的時候有個習慣,就是要等中方的人都到齊了,才把外賓請進來。他記得有一次一個小國代表團來訪,禮賓司的人向周恩來報告,「中方的人都齊了,現在是不是叫外賓?」結果遭周恩來眼睛一瞪,說「什麼『叫』?要用『請』!」一句話,讓吳建民一輩子忘不了。

 善於觀察的特質,吳建民不管是擔任外交部發言人、還是外放當大使,都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去年六月他任滿離開駐法國大使職位時,法國總統席哈克特別頒贈「法國榮譽勳位團大騎士勳章」表達對他的感謝。更奇特的是,吳建民的夫人施燕華也是大使,他們倆是大陸外交部著名的大使「夫妻檔」,一九九四年他派駐為荷蘭大使時,施燕華是大陸駐盧森堡大使,夫妻兩人一有機會就相互探視,譜出了不少的外交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