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尾樓﹂開發成本低 中國出現搶購潮

  • 2004-05-09
 (中央社台北八日電)由於土地供應政策趨緊,中國大陸一些城市最近爆出一股﹁爛尾樓﹂搶購潮。九0年代因各種原因半途而廢的新建樓房,如今時來運轉,從﹁城市瘡疤﹂搖身一變而為搶手貨,紛紛復工。
 北京新京報報導,前往海南島炒﹁爛尾樓﹂的中國大陸內地人士,佔總購房人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海南三亞市更達到百分之八十。

 上海已經復工的﹁爛尾樓﹂,面積則超過兩百萬平方公尺。

 同樣,北京、廣州、武漢等房產高溫城市的﹁爛尾樓﹂,也變成了搶手的﹁香餑餑﹂。

 報導說,﹁爛尾樓﹂被稱為﹁城市瘡疤﹂,大多形成於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這些半途而廢的新開發樓盤,主要是由於市場定位失誤、開發商後續資金不足,或涉及經濟糾紛、經濟案件等原因所造成。

 由於一個正常樓盤,從開發到上市,起碼需要兩三年,但房地產商接手﹁爛尾樓﹂,不需要進行報建、打地基等前期工作,一般只需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和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資金進行開發,就可以銷售,在中國各大城市房地產市場普遍熱火的情況下,回報率可觀。

 此外,﹁爛尾樓﹂重新搶手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政府已調整土地政策,土地供應收緊。在土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下,位於城區的﹁爛尾樓﹂、﹁爛尾地﹂,自然成為各地的搶手貨。9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