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縣李縣長接受天下雜誌專訪盼中央瞭解金門需求多給一點實質政策

  • 2004-05-15
金門記者許加泰/縣府報導

縣長李炷烽昨日接受天下雜誌記者專訪時,曾針對金門歷史沿革、地理區位、小三通發展、兩岸地位、未來發展等項所關心的議題提出說明。李縣長表示,在兩岸關係和緩之際,金門應有很好的發展空間與條件,「金門|以燕雀之姿,可高翔鴻鵠之志」,但是目前因為定位的不明,地方政府又不能做自己的主人,處處受限中央政府的政策,對於整個自己方向及定位,卻沒有自主的機會,期望中央能真正瞭解金門的需求,多給一點關懷照顧、多給一點有利地方發展的實質政策,以真正的落實小三通帶動金門的整體經濟發展。

李炷烽在接受訪問時也吐露金門目前面臨的種種困境苦水,他指出,基本上期待中央對金門的定位要多多聽聽金門的聲音,在全民民主的時代,事實上,金門雖然有民主的制度,但是對於整個自己方向及定位,卻沒有自主的機會。金門五十幾年來都一直作為工具的角色,過去在兩岸對峙反共大陸的階段,是作一個反共的跳板,飽受戰爭的迫害,是一種犧牲,現在的小三通,政府的政策緊緊束綁,完全漠視地方的需要,及不尊重地方的聲音,小三通也僅是政府和大陸政治鬥爭的籌碼,搞得三不像,金門一樣擺脫不了宿命角色,既不能達到繁榮離島的目的,也讓許許多多有條件可以循小三通管道進出兩岸三地的人失去機會。

雖然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已從今年三月一日起擴大開放金門縣籍旅台民眾,在二等親範圍內得與設籍金門六個月民眾隨行,由小三通進出大陸,李縣長認為陸委會小三通開放幅度太小,實施三年多,金門籍旅台鄉親所謂擴大適用的對象也僅限由直系親屬開放到二等親,不符合金門鄉親所期待的,「為德不卒」。民眾抱怨反映說,只要中華民國國民持護照就可自由經由港、澳地區進出大陸,為何由金門小三通就要層層的限制,政府寧願要將錢讓中共管轄的港澳來賺,卻為何不能照顧金門。

李縣長指出,陸委會反對原籍金門民眾都適用小三通,理由是機場、港口和船舶運量不足,但是金廈航班現在平均載客量不到四成,已由每天由各三艘船對開,減少為各二艘船對開,空中航運載客量也是有限,很顯然運量不足不是理由。

他指出,從國家的安全角度,國人經由安檢可操之在我的金門進出兩岸遠比香港、澳門更為安全,金門可以扮演安全閥的功能,做兩岸中繼站的角色,方便自己同胞並對繁榮金門有幫助,政府沒有必要設限來為難自己同胞,但是儘管地方政府一再的呼籲,金門的聲音始終未被重視。他進一步指出,金廈小三通的路線便捷,往來兩岸的台商旅客,絕對比台灣經由港澳進入大陸更為方便,不僅省時又省錢。

李縣長指出,金門站在兩岸之間,有能力、有條件也有意願成為一座和平橋樑,以旅遊這個區塊來說,目前大陸方面已准許國內、國際旅客經由廈門進入金門,但國際旅客欲反向從台灣、金門進入廈門,目前還不在允許之列,就連自己的國人同胞還必須符合一定條件才能借道小三通從金門前往大陸。

對於小三通的潛力,李縣長說,根據大陸方面的統計,廈門市去年一年就有一千萬名國內、外旅客造訪,前年則有十六萬人次的國際旅客前往廈門。金門在過去國共對峙時,以彈丸之地,卻扭轉的整個軍事情勢,加上五十年的實施戰地政務,相當的「神秘」,具有十足的吸引力,倘若我方願意提供旅客最大的方便,相信會有絡繹不絕的各地觀光客願意到金門一遊。以廈門平均每年有一千萬人次的觀光客,如果政策開放,當中三、五百萬人到金門觀光,是顯而易見的,可直接助益地方產業的發展。

李縣長並舉例指出,大陸方面欲開放其人民來金旅遊,但今年年初首團試辦時,光是我方旅行證件的申請就花了四十六天時間,讓兩岸相關業者不知該從何操做起。李縣長說,中央不斷高喊要「觀光客倍增」,如果旅遊的申請程序如此繁瑣、時間如此冗長,又欠缺配套的政策、措施與辦法,這項政策如何有落實的可能。

李縣長強調,站在兩岸之間的金門,可以成為一座和平橋樑,至盼中轉的功能進一步發揮,除了商務、探親、交流之外,能進一步開放國內、外旅客經由金門進出兩岸。

李縣長認為,只要中央開放所有國人自由選擇中轉港澳或金門,讓金門部分取代港澳角色,成為進出兩岸的管道之一,相信以金門的地理區位優勢,配合穩定、務實而有彈性的兩岸政策,再加上開放免關稅政策,金門一定能吸引來自國內、外及大陸地區的投資與觀光客。

他指出,小三通實施以來,當初政府慮及的各項問題,也沒有事情發生,各項限制政策應該可以再鬆綁開放,放寬經由小三通進出人員資格,甚至全面開放,以便利自己同胞,實在沒有必要一再的設限,沒有實質的意義,期望中央能真正瞭解金門的需求,多給一點關懷照顧、多給一點有利地方發展的實質政策,以真正的落實小三通帶動金門的整體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