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檢討古寧頭 「輸在輕敵和渡海工具」

  • 2004-05-23
 (聯合新聞網)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中共空軍副政委劉亞洲日前發表「金門戰役檢討」一文,藉檢討一九四九年共軍在古寧頭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探討當前中共發動台海戰爭的可能情況。
 「金」文開宗明義指出,金門戰役奠定國民黨經營台灣的心理基礎。文章直接引述呂秀蓮副總統的話「古寧頭大戰,兩岸變兩國」;引述民進黨刊物所載「金門之役是由中國中華民國過渡到台灣中華民國的一次重要戰役」。因此,要解決台灣問題,必先解決金門問題。

 文章說,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新聞、網站)曾說,「台海必有一戰」。金門戰役,共軍以陸地為基地,渡過一個海峽,到一個島嶼登陸作戰;實際上,金門之戰是一次兩棲登陸與反登陸作戰,與中共將來解放台灣的戰爭模式是一樣的。

 「金」文列舉當年共軍在金門戰役中失敗的種種原因,首要原因在於輕敵,除了共軍全軍瀰漫輕敵氣氛,更輕視當時國民黨政府固守金門的決心。文章說,如今台軍已非當年「蔣軍」,台灣亦非金門;況且如今不只是台灣固守台灣,而是整個西方固守台灣,在此情況下,台海作戰將比金門作戰艱難萬倍。

 文章同時指出,共軍在金門戰役中失敗的另一項主因,就是渡海工具。台灣曾提出「決戰境外」,所謂「外島戰略」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在戰爭逼近前,集中優勢海空力量,摧毀共軍渡海工具。美國蘭德公司曾經就台海爆發戰爭時的因應方案,向美軍提出三項建議,其中第二項方案就是所謂「海峽戰略」;即以共軍的渡海能力和渡海部隊為主要打擊目標,選擇在共軍部隊渡海過程中,給予毀滅性打擊。

 劉亞洲斷言,一旦台海爆發戰爭,美國必然參戰。他認為,廿一世紀美國已經把遏制中共的崛起當作首要目標;其次,台灣具有美國和日本不可不看重的地緣和政治條件;再加上美國對台灣安全的承諾,都讓美國絕對會介入台海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