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日報 張佑之摘譯自柯瑞傑撰該智庫網站】 中共軍方現正專注於思考,如何在與美國爆發衝突時,將美國擊敗,至於最有可能出現的此種狀況就是雙方因臺灣問題而致衝突。吾人在探討美國太平洋兵力態勢的強化之道時,所應考量的不僅是中共現正發展的軍力,也應兼顧共軍可能運用這些軍力來對付美國的明確方法。對此問題加以分析即可了解,何種強化作法足以壯大美國在太平洋的兵力態勢威力,以嚇阻中共進攻臺灣,並在一旦中共攻臺時,將其擊敗。對中共的軍事準則著作加以分析之後,至少可歸納出共軍與美國在太平洋戰區兵力態勢相關的八項戰略原則。
主動奇襲戰術優勢
第一項原則是在衝突初期掌握主動,也就是在美軍增援部隊開抵戰區之前,發動攻勢。第二項原則為奇襲,而其價值不僅在於能產生立即的戰術優勢,也在於這是掌握主動的重要方法。
解放軍第三項戰略原則為發動先制攻擊,如果坐待軍力較強的敵方先發動戰事,則共軍將難以掌握主動,而敵方也可能會占有兵力優勢。但若共軍在對方攻擊之前先行啟動衝突,則可掌握主動,也可能會在戰區軍力對比中占得初期優勢。此外,先制攻擊還能大幅增加奇襲效果。
第四項戰略原則對於實現第二和第三項原則,特別攸關重大,那就是升高衝突代價。中共至少有某一些軍事分析家認為,美國對於兵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十分敏感,因此若能突然大量地殲滅美軍,那麼就能使美方產生嚴重的心理衝擊並喪失持續投入衝突的意志。此一原則在與前述兩項原則結合下,意謂中共認為,對太平洋戰區的美軍發動先制性奇襲,將可使美國規避與共軍的進一步戰鬥。
第五項原則為有限戰略目標,一個軍力居於劣勢的國家不可期望對占有軍力優勢的國家取得總體勝利;但若其戰略目標有限,那麼就有希望形成一種狀況,使得敵方為扭轉這個軍力劣勢國家初期攻擊成果而付出的代價,超過其因此獲得的利益,因而只好接受這種成果。
第六和第七項原則分別為避免直接對抗和「重點打擊」。
解放軍打擊五目標
避免直接對抗的原因在於中共承認,無法在和美國此種占有軍力優勢敵國的兩軍直接對壘中獲勝,因而重點打擊概念乃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選擇,那就是假定,所有的軍隊都須仰仗某些關鍵的要素發揮功能,因此其中之一若遭破壞,就將使得軍隊無法進行有效的作戰。在此情況下,解放軍重點打擊的目標共有五類,分別是指揮系統、資訊系統、武器系統、後勤系統以及這些系統之間的聯結機制,只要破壞其中之一,就能制壓敵軍的戰力。
第八項戰略原則又與重點打擊相關,那就是集火攻擊。中共戰略專家主張,與其試圖全線擊敗敵軍,不如集中火力以攻擊某些重點;亦即共軍與其直接與美國戰鬥部隊接戰,不如集中軍力以攻擊共軍計畫當局視為重點的敵軍指揮、資訊、後勤、通訊和運輸設施。
除了上述八項戰略原則之外,中共的軍事準則著作還提及一些特定的戰術,足以影響美國在與中共爆發衝突的情況下,於西太平洋部署並駐紮軍隊的能力。這些戰術包括攻擊空軍基地、航空母艦、指管通情監偵系統和設施,以及後勤、運輸與支援設施。
依據上述分析,筆者將提出和太平洋地區美、臺軍隊相關的一些建議,以減少共軍上述攻擊行動的潛在效果。
首先,各個空軍基地和飛航燃料儲存設施的消極防禦必須加強。眾所周知,中共現正快速擴張其短程彈道導彈,但中共同時也正發展射程較長而能擊中西太平洋美軍基地的導彈。這些導彈的可能攻擊目標包括空軍基地內的跑道和戰機以及和這些基地相關的飛航燃料庫在內,因此強化跑道和提升跑道快速修復能力,將減少中共導彈對空軍基地飛航作業的破壞力。戰機掩蔽部的強化也可以減少中共導彈摧毀地面戰機的能力,而露天停放正是戰機最脆弱的狀態。同樣地,興建地下燃料庫也將減少燃料供應遭到攻擊的顧慮。
第二項建議是在諸如空軍基地等重大設施附近,部署陸基和海基防空系統。具有反彈道飛彈性能的防空系統可以減少中共彈道導彈攻擊的威力。中共也正發展對地攻擊的巡航導彈,並正取得配備精導武器的戰機,足以摧毀敵方戰機掩蔽部和地下燃料庫等「硬目標」。美國戰鬥機反制巡航導彈和有人架駛戰機的性能優良,但若地面上的飛航作業因遭彈道導彈攻擊而被破壞,那麼在防空系統保護下的空軍基地和其他重大設施就容易受到巡航導彈和有人架駛戰機的攻擊。
第三項建議是,美軍必須確保日本和關島當地的安全部隊具有保護美軍設施的能力,而這些安全部隊與基地內的部隊必須存有相互協調的機制,以防中共出動特種部隊和秘密間諜進行攻擊。
美日合作聯防反制
第四項建議是,美國在此地區的陸基戰機作業方式必須多樣化。這並不必然表示,須設新的基地,而可以只是在和中共爆發衝突的情況下,藉現有設施來擴大作業範圍。藉此可使共軍在實施重點打擊戰略時必須制壓的美軍設施數量增加,以減少其攻擊每一目標的兵力,進而使美軍在該地區作戰行動因一、二次共軍攻擊而遭嚴重破壞的可能性降低。
第五項建議是,美國應增加在該地區衝突初期的海軍戰機操作平台。目前美國有一艘航空母艦專駐在西太平洋區,然而一旦因為臺灣問題而與中共爆發衝突、特別是陸基戰機又會遭到上述各種威脅,那麼增派另一艘航母進駐該地區,將發揮極大作用。
(作者柯瑞傑RogerCliff為美國藍德公司研究員,本文原載該智庫網站)
臺海衝突美應變共軍八戰略
- 2005-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