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吃潤餅(春餅)由來

  • 2010-04-07
 【泉州網訊】按習俗,清明節都會吃潤餅,泉州人叫潤餅菜,台灣叫潤餅,馬祖人叫春餅,在清明節前,地方餅店也會製作潤餅皮出售。不過,現已不僅限於作清明節專用祭品,亦成一種平常的菜譜,不少馬祖鄉親也會從台灣或福州帶回麵皮。
 吃潤餅習俗,據傳是元朝蒙古貴族統治中國時,採取極其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有一次,元兵對江南某地實行大屠殺,「南人」慘遭殺戮。當時棺木供不應求,為了讓累累陳屍入土為安,人們只好用草席包裹著死者屍骸,草草掩埋。
 為永久紀念這場浩劫,當地人們於每年清明節掃墓獻紙錢之時,採用麵粉煎烤成為薄而圓,直徑約七、八市寸的潤餅皮,同時蒸煮以胡蘿蔔、炒米粉、蠔仔煎、豬肉片、豆乾條等為主要配料的大雜燴,之後將上述的菜餚作為祭祀供品,以志哀思。祭祀之後,便以潤餅皮裹捲大雜燴成為圓筒形,雙手捧著嚼食之。
 這一民間習俗,世代沿襲,逐漸推而廣之,泉州人叫潤餅菜,台灣也叫潤餅,現已不僅限於作清明節專用祭品,亦成一種特定的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