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送到家! 政府補助四大癌症篩檢

  • 2012-03-16
 健康送到家!連江縣立醫院本週推出「四癌防治健康講座」,14日晚間在馬港社區舉辦,向民眾宣導政府有補助的口腔癌、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4大癌症篩檢。(圖/文:曹重偉)

 健康送到家!連江縣立醫院本週推出「四癌防治健康講座」,14日晚間在馬港社區舉辦,向民眾宣導政府有補助的口腔癌、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4大癌症篩檢。(圖/文:曹重偉)

 【記者曹重偉/南竿報導】健康送到家!連江縣立醫院本週特推出「四癌防治健康講座」,首場14日晚間在馬港社區舉辦,向現場民眾宣導政府有補助的4大癌症篩檢,分別是口腔癌、子宮頸癌、大腸癌、乳癌,做病情簡介外,也說明如何預防疾病及遠離癌症;第2場次預定3月21日晚間於鐵板社區舉行,現場備有豐富課程和精美宣導品,歡迎社區鄉親踴躍前往聆聽。
 為提升鄉親對癌症防治知識,了解政府補助哪些免費癌症篩檢,此次由縣立醫院主辦、連江縣衛生局協辦,推出「四癌防治健康講座」,14日晚間於馬港社區舉辦首場次,吸引包括村長陳高玲、社協理事長李銀俤等40多位鄉親前往關心,會中分別由萬芳醫院吳旼彧醫師、縣立醫院助理陳秀慧主講拒嚼檳榔、遠離菸害、成人預防保健篩選及四大癌篩等課程:
 口腔癌:台灣的口腔癌好發於中年男性,導致口腔癌的主要元兇是嚼食檳榔,口腔癌的臨床症狀為口腔內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腫塊,觸摸時不一定有疼痛感、超過兩週以上未癒合的黏膜潰瘍、莫名出血、頸部可摸到硬塊、舌頭的活動性受到限制、舌頭半側知覺喪失或有麻木感等。民眾要注意若是口腔出現潰瘍超過2個禮拜未癒合,建議至醫院做切片檢查,口腔癌只要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口腔癌的治療率相當高,5年的存活率達70%以上。
 大腸癌:大腸癌為我國10大死因第3位,癌症發生率第2位,且是台灣罹癌人數最多的癌症,每年約有1萬多人罹患大腸癌,平均每年約4500人死於大腸癌。大腸癌是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的癌症。臨床統計,早期大腸癌患者,如果接受妥適治療,存活率可達9成以上。大腸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如果出現大便中有血、大便中有黏液、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排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且持續超過2星期以上,就應到院就醫。只要多吃蔬果、少吃肉類及油膩食品,維持每日運動習慣,就可以減少2-5成得到大腸癌的機會,50至69歲民眾應定期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子宮頸癌:衛生署自民國84年起,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子宮頸癌係由人類乳突病毒持續感染 (HPV)所引起,大部分女性在HPV感染後,可以自行清除病毒。但部分婦女會持續進展為低度癌前病變 (LSIL)、高度癌前病變 (HSIL)與癌症。在子宮頸癌進展過程中,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其病程發展緩慢,幾乎只要定期抹片都可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子宮頸癌治癒率更可達百分之百。若抹片篩檢異常,不代表已有癌症,需由專科醫師進一步做陰道鏡檢查,確定病灶嚴重程度,作為追蹤治療基礎。子宮頸癌可預防,只要實行安全性行為,使用保險套及維持單一性伴侶,並定期抹片。
 乳癌:20-44歲的女性每年1次乳房超音波檢查;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及45-69歲女性,則2年1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我國乳癌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45-69歲的婦女因乳房組織組成,乳房超音波較不易發現其病徵,乳房X光攝影機器的優點是可以發現不正常的微小鈣化點,這是早期乳房原位癌最常見的表徵,而乳房超音波檢查對塊狀腫瘤敏感度高,較適合年輕女性。一旦個案出現異常或是難以判斷時,兩者為相輔相成的檢查工具,建議45歲以上婦女,除了定期做乳房攝影檢查,也要定期至醫院作乳房超音波檢查,尤其是乳癌高危險群或有症狀的婦女,更要提早就醫檢查,及早發現,早期乳癌治癒率高。
 縣立醫院表示,政府補助4大癌症篩檢,分別是口腔癌篩檢,30歲以上有抽菸或嚼檳榔者(含戒除檳榔者),每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乳癌篩檢,45-69歲女性及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者,每2年1次免費乳房X光攝影檢查;大腸癌篩檢,50-69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以及子宮頸癌篩檢,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免費子宮頸抹片檢查,歡迎鄉親參考;縣醫健康管理中心將於4月開設成人預防保健及四大癌症篩檢門診,另將於近期開設戒菸班,有想要戒菸的民眾請來電報名,諮詢電話:23995#1309,陳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