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重偉報導】小動作、大環保!連江縣環資局表示,承裝食品飲料的紙質容器,都是可回收的資源,請記得「清、壓、收」三字口訣,清就是回收前將吸管、殘餘物及液體油脂去除後稍作沖洗或擦拭,以免發臭或孳生蚊蠅;壓就是將同型容器壓扁及堆疊,以明確分類、減少貯存體積;收就是在資源回收日時交付資源回收車收運。
紙容器的種類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不論購買食品或飲料,店家或廠商普遍會使用便利的紙容器來承裝或包裝,紙容器便利了你我的生活,但這些便利且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卻沒有被妥善回收。
環資局指出,根據統計,平均每人每年用掉300個以上紙容器,目前台灣每年產生超過50億個紙餐盒、10億個一次性飲料紙杯。使用量非常驚人,且這些紙容器的使用消耗量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即使,全台灣的容器類總回收率已達到七成四,但紙容器的回收率卻僅約二成五左右,因此紙容器的回收率仍有待提升。
而該局今年派員隨垃圾車進行垃圾包破袋稽查,發現約有2成的垃圾包夾雜超過3件資源回收物而不符規定。夾雜的回收物類型約有4成是應回收的紙容器類,如咖啡飲料紙杯、紙餐盒、餐碗與無菌紙盒包及鋁箔包等包裝飲料容器。環資局提醒民眾,這些紙容器必須經由三步驟進行回收。
紙容器最常見的莫過於盛裝食物的紙餐盒、盛裝飲料的飲料紙杯,以及無菌紙盒包或鋁箔包之包裝飲料。這些容器雖以紙漿為原料,但為了盛裝或保存食品及飲料,製造過程會使用PE(聚乙烯)或鋁箔(僅鋁箔包)加工處理,這些防水、防油的加工處理措施,使得紙容器組成變複雜,在後端回收處理時,須增加處理程序,以分離得到再生紙漿、PE或鋁箔等再生資源。
小動作、大環保 紙容器回收記得清、壓、收!
- 2017-11-30

生活中常見應回收紙容器,如鋁箔包、無菌紙盒包、飲料紙杯、便當盒、碗等交付回收車前也請鄉親民眾將容器簡單沖洗,然後清、壓、收,經由簡單三步驟進行回收。(圖:連江縣環境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