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近日漁民捕獲為數不少的新鮮小卷,讓海鮮老饕愛不釋手,但有許多人擔心這種頭足類的水產膽固醇含量過高不宜多吃,但事實並非如此。根據科學檢驗,頭足類的膽固醇大多集中在內臟,只要去除內臟再食用,頭足類其實是營養又健康的海產品。
農委會水產試驗所指出,從前的儀器並無法鑑別膽固醇與其他固醇類,因此使得蝦、蟹、魷魚等水產品被誤認為是膽固醇很高的食品。事實上只有2分之1到3分之1才是真正的膽固醇,比雞肉之含量還低,而且其他固醇類,反而有降低膽固醇在血管中蓄積的功效。而且章魚、魷魚和烏賊的脂肪裡含有許多的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如:EPA、DHA。它們卻幾乎沒有飽和脂肪酸。其「升膽固醇指數」比較豬肉、牛肉、甚至於家禽肉都少,所以在食品營養學上,可以用來調合其他飽和脂肪酸較高的食物。東京醫科大學小田原教授則曾經推測:烏賊所含的膽固醇,可能有抑制脂質被腸道吸收的作用。
為導正民眾對魷魚產品膽固醇過高的刻板印象,農委會漁業署特別向國人推廣魷魚。魷魚身幾無膽固醇,並具優良蛋白質,含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EPA,及促進嬰幼兒腦部發育的DHA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是物美價廉的好食品。民眾普遍對魷魚產品膽固醇過高存疑,但根據科學分析,魷魚所含膽固醇幾乎完全存在魷魚內臟裡,和大部份水產品一樣,只要去除內臟,民眾大可安心食用。
近日漁民捕獲不少小卷 老饕又愛又怕 專家:去除內臟再食用不用擔心膽固醇過量
- 2018-09-26
小卷透抽等頭足類海產只要去除內臟,多吃也不必擔心膽固醇過量。(圖/文:陳鵬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