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陸中將主持「九十三年心理衛生(輔導)工作研討會」精神講話

  • 2004-01-19
 今天很高興跟大家見面,過去一年各單位發生不少的自傷案件,我們在輔導的過程中,都覺得心輔工作做的還不夠,甚至沒有按照程序來做;有的是事先發掘的不夠,有的是輔導做的不夠,或是管制沒做好。換句話說,我們在心輔工作上,進步的空間還很大,在座的各位都是基層心輔工作的執行者,我明瞭基層工作相當辛苦,承受的壓力很大,遭遇困難也很多,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仍能持續不懈地努力,發揮智慧和經驗,用時間、用心血及無怨無尤的敬業精神,默默耕耘,勤奮工作,協助主官有效消彌危安肇生,在此特別嘉許各位的辛勞與貢獻;希望我們能在這有限的條件下,持續在未來一年,發揮應有的功能。 心輔工作是部隊安全的重要基石,因此本人特別重視心輔工作的推展,從工作要求中,個人以為「發掘、掌握、輔導、管制」是心輔工作最重要的指標,在此特別提出以下幾點看法期勉: 第一點、在發掘方面,要留心徵兆,先期預防: 近來,有本書就是「引爆趨勢」這本書,書中提到「破窗理論」這個有趣的觀點,它認為如果某棟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被打破一角,而這片玻璃又沒有即時修復,剛開始有心人士可能會在房子周遭徘徊,倘若這段時間我們依然忽略這扇破窗,那麼遭到偷竊機會增加,相對的損失將會遠大於修復玻璃所花費的心力。讓我們試著將「破窗理論」的邏輯應用於部隊心輔工作上,可以發現偏差行為的肇生,多數起源於不經意的小地方,因此身為部隊中的心輔人員,必須培養敏銳的觀察力,細心留意官兵平日反應,外在的行為表現、身心狀況等潛在徵兆,及時採取輔導管制措施,如此才能達到心輔工作所強調的「防微杜漸」。日前友軍某旅曾有弟兄從作文簿中透露自傷徵候,但是因為幹部的敏感度不夠、經驗不足,無法及早發掘個案心理傾向,掌握輔導,導致自傷已遂的憾事發生,這就是未能「防微杜漸」所產生的後果。要知道自傷行為有百分之八十在行為前會透露自我傷害的意圖,所以各位在座的營、連輔導長,必須妥善運用各種方式,做好「發掘」的工作,從各種線索中抽絲剝繭,如發現士官兵出現行為違常、情緒極端不穩,或於言語中及心得寫作簿內顯現消極厭世想法時,應立即約談輔導、連繫家屬及轉介至所屬心理衛生中心,但這中間還是要注意到,在處理過程中,也要向上報告,連級輔導長要和營輔導長做回報,若轉介到旅級心輔中心後,馬上向旅級主任做報告,結合各級的智慧來幫助他;之後持續實施追蹤輔導,以利及早發掘問題,協助解決,避免自我傷害情事發生。 第二點、掌握方面,要強化輔導連繫網絡: 掌握官兵現況的不二法門就在於「強化輔導連繫網絡」,有人或許會問輔導連繫網絡中應包含哪些人?只有家屬嗎?其實還包含更多,簡單地說,凡是官兵的「重要他人」都應納入輔導連繫網絡。例如日前友軍某部有一位即將退伍的弟兄,因與女友長時間感情不睦,幹部卻也未各位要知道在現代社會快速變遷中,家庭結構紛紛崩解、功能不彰;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官兵,家庭是單親家庭,有的甚至不跟家裡來往,有的人就說他們不想回家,因為家庭沒有溫暖,在家裡感受不到溫暖,我們部隊一定要給他溫暖,我們部隊要多關懷他,多照顧他,讓他覺得在部隊裡面感到很溫暖;指說他是因為家庭不溫暖而自我傷害,這是說不通的,因此家庭的連繫是很重要的,重要他人的連繫也很重要,因為透過與家屬及重要他人的聯繫,可以使我們知道他與家屬的關係是否緊密、融洽,假使在家裡得不到溫暖,我們部隊就要給他溫暖,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方面的資訊網絡,如果我們僅從家屬連繫方面瞭解官兵的營內外生活,勢必會疏漏某些重要的資訊,因此,除了著重個人資料的建立外,更應透過約談與觀察,深入瞭解周邊重要關係人有哪些,藉以透過綿密連繫以構成「安全網」。倘若發現官兵沒有其他重要關係人,此時就要安排適切的輔導人,在生活中提供同儕的情感支持,並充分掌握、反映其心緒狀態。總司令特別講到說我們在選士官兵的輔導人,一般的輔導人就是排長、就是班長的,他是自己的兵,他們有什麼問題要跟他講,但你是他的幹部,有些話可能就不會說。所以我們輔導人要慎選,可能是他的同梯,甚至是高中同學,或是比較談得來的兵,他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他講,那麼這個兵要很熱心,除了能夠輔導他外,又能即時反映,讓我們幹部可以適時的介入,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不管是幹部與心輔官,或是幹部與重要關係人之間,都應該保持綿密的連繫。每一個個案看似簡單的家庭、情感問題,但仔細瞭解,可能會發現涉及個案的成長經驗、交友情形、幹部管教等等因素,因此要協助個案解決問題,必須深入做好連繫工作,幹部、家屬、輔導人員之間形成一個綿密輔導連繫網絡,才能發揮實質功效。 第三點、輔導方面,必須把工作輔導和心理輔導相結合: 這是總司令一再強調的,因為總司令每次發現,佔有很多比例的自傷案件個案,都是剛到部隊未滿三個月,有的剛來部隊才一個月、一個禮拜,而且他們自傷的原因都是適應不良,適應不良的原因呢?都是因為工作方面。比如一九四旅有位弟兄他是大專畢業,到這單位還沒來幾天,就自我傷害,調查結果是適應不良,為什麼適應不良呢?因為剛到部隊,單位要接受部隊基地測驗,刺槍不好,體能也不好,他心理有很大的壓力,這時候我們會認為他心裡有壓力,我們馬上開始幫他輔導,但我們光是輔導他:「不要急、不要緊張」,這是不夠的,必需要和工作的輔導相結合,必須要指定人來輔導他,來做這樣的工作,比如說單槓,就指定某某班長、某某兵來協助輔導,如果他還是說:「我不會啊」,沒關係我們可以採取起床後做三分鐘,睡覺前做三分鐘,每天做,做一個月一個,下個月再加一個的方式來教導他,總司令有規定,在半年內做滿六個就可以了,在工作上我們可以讓他知道這是沒關係的,我們可以輔導他;當然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在他工作不行的時候,幹部發現他工作跟不上人家的時候,應該要對他做一些心輔的工作,這不只是連級的幹部、輔導長在做的事,這是各級幹部都要做的事,換句話說,心輔的輔導與工作的輔導要結合在一起,一定要有這個認知,否則的話,你的兵跟你說適應不良,你只是說:「不要急、慢慢來」,這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在訓練的幹部在輔導他們的時候,我們把心輔工作來介入,為他們中間搭一個橋樑,我想這是我們應該做到的,心理輔導與工作輔導相結合才能做好輔導工作,否則的話,你光做心輔不做工作輔導,問題還是解決不掉,光做工作輔導不做心輔,這也是一樣是失敗的,所以說這兩者一定要結合在一起。 第四點、管制方面,要以愛心、耐心持恆推展: 對於具自我傷害傾向、吸毒、回役、適應不良及精神不良等特殊人員,要以同理心瞭解案主困擾,深入日常生活,須知輔導並非短期便可看出成效的工作,而是要長期投入心力及與單位之輔導相配合,方能見到成果。好比友軍某訓練中心有一弟兄已轉介南區心衛中心以及精神科,但是因為幹部疏忽營內、外的管制手段而導致自我傷害的不幸事件。我們千萬不可因案主狀況久未改善而放棄、疏忽或動輒以「畏苦怕難」、「頑劣分子」視之,導致案主狀況更加惡化,造成無可彌補之傷害。 提出上述的工作要領,主要是希望我們每位幹部都能具備基本的輔導知能,以服務的熱忱及專業的知能來落實部隊的心理輔導工作,同時要貫徹總司令霍上將「一級教育一級,一級輔導一級」的要求,透過主官、幕僚及專業三個系統,逐級指導、逐級監督,全力支援下級,自然可有效降低部隊危安潛因,營造和諧愉悅的工作環境。我們這一兩年來都在著重輔導的工作,總司令說過,過去是宣導期,現在就要確實去實施,真的有事情發生,要找出主官的缺失,幕僚系統的缺失,專業部分的缺失,你不按程序、不按步驟來做,將來督導的時候,就會有缺失,希望我們大家一起來做,那各位要讓每一連都認真來做,要把今天所講習的東西,要把這幾點都記下來,全部記清楚,你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新兵到部兩個月了你要做什麼事,做完以後發現「中高度關懷人員」了,我要怎麼做,做完以後人員管制怎麼樣,中間的連絡等等,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說「自我檢查表」,不是說多了項業務,拿起來做個程序罷了,而是連輔導長一樣一樣來做,連級以上單位再到各連去檢查,看他做得如何,以檢查輔導的方式環環相扣,才能使工作落實,今天邀請各位來參加研習,除了一方面檢討我們上一年來,幾個重要的缺失,最重要的是希望能落實心輔工作,其次,是希望各乙級單位,能夠協助各級單位來做好應該做的事,接著各級心輔官要掌握好新進輔導人員,比如說輔導長換人,心輔官就要趕快把他找來,教他做該做的事,他會做了才能讓他放手做。若他還是不會做,出了事情,一檢查起來發現他沒按照規定做,那心輔官也是要負連帶責任的,不管是作戰訓練的、後勤的或者說政戰的甚至是幕僚,每個人都要掌握到你自己的工作,今天很高興能藉著這個機會跟大家溝通這個觀念,那麼今天講習,就達到他的效果了,另外各單位也回去跟你們主官報告一下今天研討的內容,讓主官知道,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