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類就喜歡歌頌英勇的事蹟,因為勇是天地間最可欽的德行,可以使人振作奮鬥以致成為頂天立地之人。
「勇」並不是天賦能力,而是用堅強意志所磨練出來的。這股堅強意志就是浩然之氣,正氣歌中「是氣所磅礡,凜冽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句,有了把生死置之於度外的精神,那麼勇就培植成功了,一個人有了這種勇,對於成敗得失自然會看得很淡,能如此則遇事不畏懼,凡事亦都能迎刃而解。
勇的精神可分為二種,一為血氣之勇,另一為德義之勇。血氣之勇大多在忿怒或好強的情形下產生的,是不能持久的。有血氣之勇的人外表看起來似乎不可一世,其實是無法無天的莠民,對於鬥毆滋事膽量十足,但站在公理、正義的面前則是畏首畏尾。而德義之勇則是嶔崎磊落,不畏強權,不畏惡勢,這種勇也就是孟子所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有了這種勇才能做到不懼。古時張巡守睢陽的不畏精神,就是這種勇的極致表現。也唯有此種勇才能萬古常存。
今日我們既然深切地體會出「勇者不懼」的道理,便應致力培養勇,發揮不懼的精神,共同肩負起光復神州的艱鉅使命,使勇者不懼的精神與中華民族永久凜冽共存於天地之間。
論勇者不懼 一九四旅 黃炫凱
- 200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