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九月三日,日本投降書正式生效,為了紀念這一偉大的勝利,政府於民國三十五年決議以每年九月三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民國四十四年,政府為表彰革命先烈抵抗日軍、保衛家邦、犧牲生命的大無畏精神,用以啟迪後進,更明定每年九月三日為軍人節。國軍是保國衛民的先鋒,從東征、北伐、剿共、抗戰、戡亂、捍衛台海安定,始終扮演慎固安重的角色,也是先賢先烈灑下鮮血所締造的輝煌成果,值得我們踵志承烈、繼往開來,再造一頁傲人的歷史詩篇。
而艱苦抗戰的過程,不僅證明艱難和困苦是試煉我們邁向勝利成功的過程,而勝利成功的果實亦須經由艱難及困苦方能成長茁壯。所以,軍人必須時時激發堅忍不拔之精神,淬礪剛毅持恆的意志,面對物質高度開發,社會快速變遷的當前環境,國軍官兵要能抱持奮勉不懈、不屈不撓的戰志,正如同馬祖「軍民一家、同島一命」精神,進一步承擔別人所不能擔當的任務,才能完成別人所不能成就的大業。
國防武力對維護國家安全之重要性與迫切性,國家安全是無可取代的,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正如同司令防區工作方針中「總體安全」提到:安全乃戰力與效率之根本要件,無紀律即無安全、無安全即無績效。因此,面對中共國勢崛起及軍事力量逐日強大之際,我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將日益艱鉅,國軍官兵必須發揮堅苦卓絕、以寡擊眾的抗戰精神,不畏強敵橫逆,同仇敵愾,戮力建軍備戰任務,使中共對台動武必須付出重大代價而不敢輕舉妄動,方可使台海安定得以確保,國家發展得以繁榮滋長。近年來,國軍致力建構現代化國防力量,賡續推動「精兵政策」,目的即在塑建一支「量適、質精、戰力強」的優質勁旅。全體官兵務應秉持「能戰才能和」的認知,堅守崗位,專注戰訓本務,強化戰備整備,人人以接受嚴格的訓練為榮,方能保持國軍「質」的優勢,建構精實戰力,確保國家的安全。
傳承九三精神 發揚軍人志節/林勁男
- 200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