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敵當前/謝孟哲

  • 2005-09-19
面對戰爭,然「唯有能戰,才能止戰」。想想當時,即使強如納粹德軍,仍然在俄軍頑強抵抗及前仆後繼犧牲下,不斷削弱意志,直至最後失守戰敗!而俄軍處處所展現的,便是能戰不屈的韌性。
電影「大敵當前」的描述一九四二年著名的「史達林格勒攻防戰」戰行的影片。片中敘述在俄國饒富傳奇的年輕狙擊手瓦西里柴瑟夫原是烏拉山的牧人,自幼跟祖父打獵,練得一手好槍法,且在戰場上冷靜神準的射殺德軍,僅憑一枝步槍便令德軍聞風喪膽。而瓦西里憑藉冷靜、沉,把握機會一來即毫不猶豫扣下扳機,彈無虛發的畫面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我國現今的國防力量並不在於能要有多少個「瓦西里」,而是對時機的掌握,局勢的觀察。不論是近日美國公佈的中共國防白皮書,或國防部針對兩岸軍事狀態的研判,都顯示兩岸在軍力上有逐漸向中國傾斜的趨勢。因此,三項重大軍購能帶給我們的,首先是將兩岸軍事差距導向平衡,避免台灣自我防禦的能力因裝備落後而喪失;其次,針對中共不斷擴充軍備,軍購具有「反恫嚇」的效果。
我們建軍備戰絕不是要和中共進行軍備競賽,而是要強化國防安全的「硬體」與「軟體」,維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成果和經濟成就。國家是全體國民共有的,強國必須強軍的道理大家都懂,飛彈、預警機及潛艦這些裝備都是維護國脈民命必要且是提供國軍防衛力量必須的工具。「止戈為武」字面的意義說明了武力的真諦:締造和平、阻止戰爭,「三項軍購」絕對是必需的。